首页 > 新闻 > 文教 > 延图好声推荐(第六期)| 喜乐上元: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延图好声推荐(第六期)| 喜乐上元: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2021年03月01日 11:56   来源: 延边州图书馆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是日,拨雪张灯,火树银花,龙腾狮舞,灯火阑珊,元宵如珠,度猜灯谜,梅香深处,解衣贳酒,月下西厢。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中国人过年,是一定要过到元宵节才算圆满的。如果说除夕、春节的主题是团圆,元宵节则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大地回春赏皓月高悬,万家灯火品团圆元宵,花灯如昼猜灯谜看百戏,烟花绽放观舞龙舞狮,众里寻他待芳心暗许...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节是名副其实的“灯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句诗大概人人都读过,“元夜”就是上元节之夜,而“花市灯如昼”则生动地描绘出了上元节时花灯遍地、灿烂如白昼的热闹场景。

在散文集《寄小读者》的《漫谈过年》一文里,冰心蕴含着她思乡的温柔亲切的感情,同时也有对元宵节里家乡风俗的难忘记忆:

“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我的心灵自传》中,曾写到自己小时候的元宵节:“我上小学时,父亲才三十开外,仍很有生活的乐趣。每年元宵节,他会亲手制作一只精致的走马灯,在纸屏的各面绘上不同的水彩画,挂在屋子里。电灯一亮,纸屏旋转起来,令我惊喜不已。”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清·符曾《上元竹枝词》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吃元宵是元宵节独特的饮食风俗。代表着团圆和美的汤圆由糯米粉制成,旧时曾称为“圆子”“汤圆”“糖圆”“团子”等,是民间庆祝家国团圆的重要食物。

宋代姜夔在其作品《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中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记载了当时元宵节民间食用汤圆的风俗。

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元宵的起源与春秋时期楚昭王有关。据称,楚昭王泛舟长江时见有江面漂浮物,色白微黄,内有红如胭脂的瓤,食之味道鲜美。孔子称此为浮萍果,“得之主复兴之兆”。此后楚昭王即命人以山楂为馅料仿制食用,即为元宵的前身。

发展至今,因做法、馅料、吃法等的不同,中国南北方对元宵的叫法又有汤圆和元宵之分,但无论差异几何,这一食物都寄托了各地居民对未来圆满生活的向往。

灯火良辰,每一盏皆是团圆

浓情元宵,每一碗皆是思念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元宵  元宵节  汤圆  团圆  正月十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