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疫” > 驰援武汉的医生牛延军来信儿了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驰援武汉的医生牛延军来信儿了

2020年02月09日 20:10   来源: 延边网

除夕夜女专家火速驰援武汉

——来自我州驰援武汉医疗队的系列报道之二


“今日是立春。春天来了,武汉的‘春天’也不远了,摘下口罩的日子还会远吗?”2月4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原感染管理处处长牛延军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日记上写下这句充满期盼的话。自投入武汉疫情感染防控工作以来,她始终坚信:只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定能打赢疫情阻击战。

57岁的牛延军是武汉封城后,最早赶赴武汉驰援的感染控制专家之一,也是我州最早奔赴武汉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在全国临床医疗机构选拔了10名感染控制专家,组建疫情防控专家组,驰援武汉各医疗机构开展感控管理。1月24日下午,也就是农历除夕,牛延军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抽调有关专家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立即整理行装,匆匆踏上延吉开往长春的末班高铁,经长春转至北京,连夜奔波,1月25日上午赶到武汉。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牛延军放下行李,直奔对口支援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看到风尘仆仆的牛延军,该院领导激动地说:“你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一家拥有2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由于疫情发展,临时改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而非感染疾病医院布局流程与规范的感染防控要求差距悬殊,改造面临严峻考验。“我们要设置发热门诊,规范确诊病人收治工作。”该院领导满眼期盼地看着牛延军。

医院感控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止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过程中被感染,二是防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看着医院的结构分布图,牛延军认真思索。按照实际情况需要改造两部分:一是将原综合医院门诊改造成接待发热病人的诊疗区,二是将两栋普通住院病房改造成传染病房。该院门诊楼32000多平方米,单层面积近7000平方米,楼内结构错综复杂,连廊交错。即将改造的两栋住院楼都是18层建筑,除辅助功能区域外,每栋有12层收治病人,因病人不同,每层的布局各不相同,每处改造对感控工作都是极大考验。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牛延军迎难而上。当晚,她与医院后勤、基建、感控、总务等部门负责同志连夜进行实地勘察,通道多、连廊多、电梯多、楼门多,现实中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多。夜深了,牛延军没有回住所而是返回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苦思冥想,设计符合感控要求的消毒、隔离、医疗垃圾处理等流程。1月27日下午,经过两天两夜奋战以及无数次的修改完善,改造方案终于出炉。基建部门连夜开展施工,1月30日竣工投入使用。

2月4日是牛延军驰援武汉的第11天。随着武汉确诊病例的增多,出现了孕妇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为做好产科和新生儿科的防控工作,上午巡查结束后,她直奔产科和新生儿科进行感控隐患排查。排查结束时,她所戴的护目镜内侧挂满水珠,隔离服也被汗水浸透。

“能够到一线贡献力量,是职业的使命,也是我的光荣。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战友‘零感染’。当疫情结束时,我们一起回家。”这是牛延军踏上武汉战场时的壮志。在武汉,她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战“疫”。早晨到隔离病区督查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遇到操作不当的,她一一纠正。然后到隔离病区、检验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热门诊巡查几遍,发现问题及时和医院沟通,尽力解决。

当疫情肆虐时,作为防控疫情急需的“感控人”,牛延军毅然挺起肩上的使命和责任。“牛延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对职责和使命时的崇高职业精神。”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金哲虎说,牛延军是“60后”生人,出征时丈夫卧病在床,父亲年迈体弱。接到命令,她不顾家庭困难和个人安危,甚至来不及向院领导和同事告别,义无反顾冲入疫情前线,她是一名医生,更是无畏冲锋的战士。(本报记者  闫飞)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牛延军  疫情  武汉  医院  感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