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珍贵的记忆 永远的力量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珍贵的记忆 永远的力量

2020年07月07日 09:42   来源: 延边新闻网

七月的延吉,阳光明丽而热烈,延边博物馆屋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博物馆,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虽然过去5年了,但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辛薇薇对总书记来馆的每一个细节、提出的问题、嘱咐的话语都记忆犹新,如数家珍,仿佛总书记刚刚来过。

延边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馆舍历经三次大的变迁,于201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时迁入现址。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使这座集地方历史和朝鲜族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声名远播。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争相一睹延边博物馆的风采。有数据统计,近5年来到延边博物馆参观的人数由过去每年10万人猛增至每年20余万人。这些参观者中,既有国内外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也有官员政要。一些学术科研团体也纷纷在延边博物馆设立交流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此设立了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促进会在此设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7月16日,成为延边博物馆一个新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博物馆参观的延边州成就展和朝鲜族民俗展,就成了全馆工作人员回忆的话题。从总书记一眼就看出的“抓周礼”,到总书记询问的“寸数法”,再到朝鲜族男子护牌……这些珍贵的记忆给了全馆人员积极进取的力量,让大家进一步懂得了文物资源的作用,明白了自己肩负的重任,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看得见延边的山水、感受到延边的乡愁!

为了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博物馆藏品库房新添置了一套风淋系统、一台充氮杀虫设备、14台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文物柜架全换成了樟木板、放置了空气洁净屏,易碎文物被安放在了新定制的1000余个囊匣内。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馆的分布、展览的内容,博物馆筹集资金49万元,增设了观众接待服务系统,购置了导览讲解器,分别用汉、朝、英3种语言进行展厅导览。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博物馆除了每年组织讲解员到各大博物馆培训学习,提高讲解员的业务水平,还在每天的9:30和13:30两个时段开展免费讲解。

为了使“朝鲜族民俗展览”“千秋正气·朝鲜族革命斗争史陈列”“延边出土文物陈列”这三大基本陈列鲜活起来,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社教活动,把三大基本陈列进行创新式排列组合,组成“延边朝鲜族迁入史”“延边抗日斗争史”“朝鲜族农乐舞”等多项展览,走进校园、社区、机场、医院等场所和单位,每年都有数万人观看展览。同时,博物馆开门办展,“血魂——延边人民抗日斗争史专题图片展”“文化延边—纪念国际博物馆日书画美术摄影作品专题展览”“丰碑—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起奎个人肖像画专题展览”“我与祖国同行—喜迎建国七十周年书画展”“辉煌70年 逐梦新延边”等极具个性化的临时展览,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走进博物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去年,延边博物馆网站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上线,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在网上浏览博物馆的藏品、立体的文物图片,以及延边民族民俗文化的生动介绍。延边的文物信息真正从博物馆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有一组数据记录了近5年延边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先后争取资金100余万元改善设施及文物管理,组织个性化临时展览30余场,开展免费讲解3000余场,与数十家团体和相关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有数百人在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博物馆。延边博物馆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带着记者再一次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参观时走过的路线,辛薇薇深有感触地说:“习总书记当天在我们馆参观了大约40分钟,这40分钟成了我们勇于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将永远是延边博物馆奋勇前行的动力。”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延边  博物馆  总书记  展览  朝鲜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