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综合广播 > 【延边这五年】拨动特色产业“弦” 奏响脱贫致富“曲”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延边这五年】拨动特色产业“弦” 奏响脱贫致富“曲”

2020年07月15日 08:49   来源: 延边新闻广播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在和龙市光东村视察时指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民族也不能少。”五年来,和龙市谨记总书记嘱托,创新帮扶措施,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一条“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实现了全市贫困人口清零。

置身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地栽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犹如一片深色的海洋,蔚为壮观;进入大棚,一袋袋桑黄菌包整齐地摆放着,每个菌段上都有三四片肥厚的金黄色桑黄,长势十分喜人。八家子镇南沟村村民徐明福去年开始就在这里务工,主要在大棚里做升放帘子通风,为桑黄浇水等一些简单的工作,从此摆脱贫困。徐明福说:“以前我外出打工,人家不要,因为我岁数大了。现在公司安排我们岁数大的人在这管理桑黄,现在在这边干活一月两千元钱,最低一万多元钱(一年)。年末给我们分红,扶贫户都有,年末分红两千元,比以前强多了。”

桑黄种植是和龙市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龙市八家子镇党委书记姜豪说,仅八家子镇桑黄种植基地就为八家子镇吸纳就业100多人,使八家子镇1337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元到1000元:“现在大棚规模、菌段栽培规模在全国最大的,已经达到了245栋、110万段的桑黄栽培规模。投入了宁波援助资金5900万,预计三年之后效益能达到一个亿。去年已经收益到150万,给贫困户进行了分红,工人每个月最忙的时候给两千元钱工资。今后我们把桑黄产业链延伸,把全镇打造成八家子桑黄康养特色小镇。”

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源头活水”。自2016年以来,和龙市投入各类资金10.4亿元,重点发展以种貂、黑毛驴、延边黄牛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有机大米、药用菌、林下参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景区、民宿为主的旅游产业。如今,和龙大地上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在福洞镇东新村长白山貂业养貂场,调皮的小貂在笼子里跑来跑去;在头道镇青龙渔业的养鱼池里,一尾尾花里羔子在水池里自在地游着;在西城镇金达莱村,一栋栋朝鲜族风格的民居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脚下一株株含苞待放的金达莱花静静地恭候游客的到来。

易地搬迁挪穷窝,小山村旧貌换新颜。在八家子镇和谐小区,村民姜河洙正在跳广场舞。2018年,姜河洙通过上南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村里破旧的草房搬进了镇里敞亮的楼房。闲暇时,76岁的姜河洙就到小区里打打门球、跳跳舞,多姿多彩的生活让老人乐开怀:“以前生活的水电不太好,住平房、草房破房子。现在水也好、电也好、家也好、卫生间也好,冬天暖和了。晚上这有跳舞的,打打羽毛球、门球。”

上南村的易地搬迁只是和龙市解决住房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和龙市投入4383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742户;投入2.3亿元,实施1726户、3479人易地扶贫搬迁。

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和龙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2019年末,全市贫困人口已经全部清零;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种植、养殖及旅游等236个项目覆盖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7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户住房安全比率达到100%,参合率、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所有行政村及重点村屯通硬化路,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和龙市扶贫办主任吕信超说:“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当中,一是健全完善防范返贫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范返贫预警机制和贫困户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第二个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推进桑黄、辣白菜、米酒等基地建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第三个将我们的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更加干净整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和龙市  八家子  桑黄  脱贫  扶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