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经济 > 脱贫不是终点 幸福才是目标——汪清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脱贫不是终点 幸福才是目标——汪清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年10月14日 13:39   来源: 延边发布

每天清晨,汪清县罗子沟镇罗子沟村村民谭丽燕都会准时来到澎派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养殖区,给牛添加饲料,打扫牛舍,开始一天的工作。“过去打零工,工作累,时间长,工资低,还担心被辞退。现今有了稳定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够我和老伴开销了。”谭丽燕说。

澎派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是2018年汪清县委、县政府与吉林省澎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针对县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谭丽燕有幸搭上项目快车,成功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谭丽燕的生活变化,只是汪清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汪清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上下一心铆足劲,加大力度迈开步,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40户16616人,实现稳定脱贫9748户16325人,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剩余贫困人口192户29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2020年4月11日,经省政府批复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党委带头引领 党员冲锋在前

汪清县辖8镇1乡3个街道200个行政村,总人口22.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4万人,是国家级贫困县、吉林省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729户22759人,贫困村74个,贫困发生率23.2%,是全州八县市中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份之一。

如何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带着问题和思考,汪清县主要领导分片包干,走村入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找路子,就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周密调研。战役怎么打、扶贫开发怎么干、群众需求怎么才能满足?一系列脱贫攻坚亟待解决的问题,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发挥党委、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集体,推动汪清县脱贫工作大步向前。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1个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党委和9个乡镇驻村干部党支部,对74名“第一书记”和603名驻村干部推行“1+9+N”组织管理模式,切实加强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带头作用。新发展农村党员88名,招录77名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成立9个中心村党委和31个联合党总支,覆盖200个行政村,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先进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有效促进了40多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提升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大产业做强 小产业做活

鼓足了干劲,在何处着手?

按照“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发展思路,汪清县一方面立足地栽木耳等传统行业,扩大行业优势,另一方面针对性引进各类项目,按行业针对性扶持,实现“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活”,让项目带动脱贫。

针对黑木耳产业,该县大力推进黑木耳标准化体系建设,累计投资2.87亿元,建设标准化菌包厂53个、定植车间6个、“木耳农场”14个,菌包厂、农场成立木耳合作社,将菌农全部吸纳入社,能人带农户、老户带新户,实行“统一菌包、统一技术、统一采摘、统一销售”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既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产业积极性。目前,全县黑木耳种植户达到6719户13805人,近4万余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三分之二,黑木耳专业镇达到5个、种植村121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栽培总量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黑木耳产业成为“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

2017年,在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下,汪清县争取到光伏发电指标130兆瓦。该项目是汪清县投资规模最大、扶贫收益成效最突出、扶贫收益时间最长的扶贫项目。目前,一期100MW光伏扶贫项目、二期30MW光伏扶贫项目已完成并网发电,累计完成投资约10.15亿元,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销售收入1.36亿元,实现税金1900万元,年提供扶贫资金1500万元。

2018年,汪清县成功引进总投资6.4亿元的澎派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采用“政府+农业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黄牛集中饲养育肥,鼓励养殖户开展舍饲圈养,建立“养殖户培育犊牛、企业专业育肥”生产体系,带动全县贫困户10469户,贫困人口17566人,累计向贫困人口兑现收益3228.18万元。

据统计,2016年以来,汪清县扶贫产业项目总收益突破6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为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政策惠民到户 脱贫不落一人

脱贫路上,不能少一户一人!”这是汪清县委的庄严承诺。

针对不同情况的贫困人群,汪清县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实施扶贫收益分配“奖勤罚懒”制度,设立小额无息扶持资金,支持有意愿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设立自主脱贫奖励资金,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脱贫;设立公益性岗位,鼓励弱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村内公共事业,2019年设立贫困户公益岗位2028个,人年均增收4000元左右;使用550万元收益资金建立大病基金,累计发放“一事一议”救助资金48万元,对26名重大疾病贫困户给予及时救助。

王永顺今年64岁,是汪清县鸡冠乡影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告诉记者,2018年12月汪清县设立公益性岗位后,他开始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和护林员,年收入从过去的6000多元增至现在的1万多元,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脱贫不是终点,幸福才是目标。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汪清县用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脱贫  汪清县  扶贫  贫困户  产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