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2021“V游延边”丨生死相守四十载 共筑爱国丰碑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2021“V游延边”丨生死相守四十载 共筑爱国丰碑

2021年06月19日 07:5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有这样一位老人与一座烈士陵园相守四十余载,他就是刘国信,一位退伍军人,一位执着的红色精神传承的讲解人。6月18日,红色延边心向党 砥砺奋进新征程——2021“V游延边 发现精彩”媒体采访团走进珲春市英安镇大荒沟村,倾听刘国信老人的红色讲解。

延边有着不朽的革命历史。在珲春市大荒沟深山密林处的十三烈士陵园内,一座巍峨的烈士纪念碑耸立于此,十三块黑色大理石墓碑光洁照人,鲜红的碑文清晰可见。

进入陵园前有一段水泥路,平整的路面上星星落落了不少突出的石头。

“这条石头路就是重现当年革命之路崎岖坎坷。”

讲起那段历史,已经68岁的刘国信精神抖擞,面色凝重。

“1938年8月18日清晨,珲春县游击队刚刚参加完支援黑龙江抗日战争的任务凯旋归来,晚上,他们留宿在大荒沟一处地主家的空房子里,没想到,遭到叛徒出卖,天还没亮,几十个鬼子就摸了上来……”刘国信站在墓碑前向媒体采访团讲解着。

刘国信是土生土长的大荒沟人,从小他就从大人口中知道了十三烈士的故事。19岁,他参军成为一名军人,先后参加了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救援。

1979年,25岁的刘国信退伍回乡,开始担任大荒沟村村长。从那时到现在,每年的清明节、中秋节,他都会领着村委会成员到十三烈士墓来祭拜、除草、填土、清扫。清明节时,附近学校的学生来祭奠烈士,刘国信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讲解员的任务,为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解那段历史。从那时起,他就与烈士陵园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有一个叫林夕的小队长,这次突围中,他做出了巨大贡献。拿着枪打开门冲出去后,他一边喊口号,一边开枪突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这样其他人都趁机跑到山上,后来他肠子都被打出来了还在继续战斗,直到牺牲……”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做响。刘国信拿起自己的衣襟擦拭着墓碑。

1958年,延边州干部疗养院的老干部们将烈士的遗骸整理出来,分别立碑,1960年,珲春县委在大荒沟建立起“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花岗岩墓碑,并在四周种上了金达莱和松树。这一段历史,一直被当地群众口耳相传。

2004年,珲春市委市政府在大荒沟建起了党史展览馆,修复了十几个抗战遗址,这里正式成为党员、学生和外地游客的一个参观基地,来参观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刘国信再次主动请缨,成为义务讲解员。不论何时,只要有人来参观,不论他有多忙,他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赶到党史展览馆,换上那套老伴为他准备的戴着党章的西装,庄重而深情地讲解起革命先烈抗击日寇的那段历史。也是在这一年,刘国信在13位烈士的墓碑旁分别栽种了13棵云杉,2011年又栽种了13棵。如今这26棵云杉与他一同守护着烈士陵园。

“在这里讲十三位烈士的事迹40多年了,守护烈士的墓碑也40多年。每次讲解,我好像都能感觉到,他们就在地下静静地听我讲。”刘国信凝视着那一块块墓碑对记者说。

从家到展览馆要往返十多里路,每年累计有三万多人来参观,为此他每年都要往返几十趟。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大雪漫山,他光摩托车就骑坏了三辆。

待参观的群众走后,他又会拿起随身带来的扫帚,开始清扫陵园院落。面积几十平方米的陵园,原本就很整洁,他将群众脚上沾来的泥土也清扫一空,整个陵园又变得一尘不染,在四周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肃穆。

从前,人们对刘国信的行为不太理解;现在,人们愈发敬重、自豪。

岁月如歌,初心如磐。现如今刘国信已是年近古稀,但心中仍怀着那份执着与信念。

“只要我的身体还能动,我就会把这个烈士墓园一直守下去,把革命烈士事迹讲下去,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国信  荒沟  墓碑  烈士  讲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