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珲春市委组织部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珲春市委组织部

2021年07月27日 11:55

近年来,珲春市委组织部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创造性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组织一起建、民族一家亲,使军地更加融合、军民更加团结、基层更加稳固,得到中组部和省、州领导充分肯定。

一、优化民族干部选任方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将民族干部配备摆在干部工作重要议程,严格落实班子民族比例、班子配备结构、民族干部储备等标准要求。一是注重优化班子民族比例。始终把培养选拔民族干部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拓宽渠道抓培养、打破常规抓使用、严格要求抓管理,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396名乡科级干部中,有民族干部167名(朝鲜族144名)、占42.2%(36.8%);89个部门(单位)中,配备民族干部的班子达79.8%,有36名民族干部担任党政一把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民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引领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注重改善班子配备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加强梯次配备优化年龄结构,用好各年龄段民族干部。推行在一线攻坚、一线识别、一线选拔的“一线识人”机制,推动高学历、履历单一、缺乏基层经验的民族干部到一线墩苗,有针对性提高专业民族干部配备比例,民族干部实现了应配尽配,整体功能充分释放,有力推动了珲春对外开发开放事业发展。三是注重储备民族干部力量。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多渠道选拔任用干部的实施办法》,健立“推荐+测试+考察”的“三位一体”干部储备机制,创新实施综合能力测试、结构化和无领导小组面试,立体考察干部政治素养和工作实绩,储备优秀年轻干部456人,优选60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建立“类别人才库”并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每年集中考核了解一次、集中调整补充一批,实现民族干部针对性储备、递进式培养、订单式选拔。出台市属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及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民族中层干部比例要求,并在任职资格条件方面适当倾斜。对民族中层干部占比偏少,年龄、性别等不合理的部门(单位),及时约谈提醒一把手和分管人事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重视民族干部教育培养,持续提升民族干部素质能力

坚持将民族干部纳入全市干部教育整体规划,给予政策倾斜开设专题小班、印制民族书籍,精准提升民族干部素质能力。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爱党爱国教育相结合、与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相结合,继承红色基因,突出政治引领,组织开展“党旗映边疆、服务促发展”创建共产党员服务城等系列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增进“五个认同”。依托大荒沟党史馆、吴秀艳纪念馆、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同心筑堡垒”“边陲党旗红”“民族团结·富民固边”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极大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内涵。针对朝鲜族党员人数较多、普遍年龄较大、阅读理解汉字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中央民族出版社》沟通协调,印制朝语版新《党章》上千册发放到朝鲜族党员手中,方便朝鲜族党员阅读、学习。同时,通过选派干部下社区、进农村等方式,帮助朝鲜族党员对照新旧《党章》异同,尽快掌握新《党章》内容。二是强化学习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东西部对口协作平台作用,实施干部人才“西学东进”素质提升工程,遴选优秀民族干部,由市级领导带队赴宁波市奉化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跟班学习,邀请奉化干部人才到珲春授课,加强两地干部互学互鉴,推动干部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创新“讲授+研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的配套组合运用,举办“朝鲜族战略人才培训班”,开设“示范区大讲堂”、线上“微课堂”、“优秀青年干部双培养双提升”等特色活动载体,培训民族干部700多人次,干部履职本领和专业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强化实践锻炼舞台搭建。用好用活“上挂+下派”双向挂职,实施百名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工程,积极为民族干部快速成长搭台子、压担子。近三年,有针对性安排24名民族干部到省州直经济部门和省外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促成省州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珲春倾斜,累计争取各类资金3259万元以及6场省级现场会承办权,有力推动珲春市各项工作走在全州前列。注重一线岗位锻炼,有计划有步骤选派89人次民族干部到深化改革、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挂职。

三、深化军警地党建共建活动,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珲春部队多、军民关系融洽、部队党建工作规范等优势,坚持将军警地党建共建活动作为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干部素质、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推进实施。一是持续深化“局企连村”四位一体“同心筑堡垒工程”。推动军警、城市、企业等优质资源集聚农村,共同开展“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发展联姻、边防联守、责任联担”的“六联”活动,村党组织和军警部队通过“两个支部一堂课”“两条战线一盘棋”“两个班子一起建”“两个民族一家亲”等载体,为稳边固防、民族团结、经济发展集聚力量。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在州、省和沈阳战区推广,在央视媒体宣传报道,在《人民日报》和《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二是创新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群众化”改革。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空心化、老龄化、薄弱化现象,以支部“联建、共建、帮建、促建”为主要形式,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载体、寓教于乐、能人带动等方式,拓宽群众参与途径,提升党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农村共设立党建+群众+组织生活(脱贫攻坚、集体经济、民俗文化、环境整治)等活动小组486个,同时将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纳入活动范围,组织开展小组活动2000次,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等战略任务深入实施,打造出敬信镇防川村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农村。防川村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三是构建“六抓”模式促民族群众精准脱贫。全力构建和推进“抓机制建设、抓责任落实、抓教育培训、抓日常管理、抓形象代言、抓督查考核”的“六抓”模式,先后选派89名党员干部深入63个民族村开展帮扶活动,加大对民族贫困村、贫困户扶持力度,有序培训乡村干部、驻村干部2000多人次,重点开展3轮全覆盖督查调研,从规范档案基础材料入手逐步深化推进,用PPT“原汁原味”展示问题,通报、约谈第一书记(基层党建指导员)、乡村干部、包村部门(单位)负责人150人次,全方位压紧压实乡镇、行业部门、包村部门(单位)脱贫责任,推动民族村屯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8个民族贫困村、856名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珲春市获评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一档“综合评价好”等次。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民族  干部  脱贫  党建  朝鲜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