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06:55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延边州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无障碍改造、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各县市、各部门党群干部立足本职工作为民造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身边问题,让广大百姓切实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延吉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采访,切身感受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政策在延边大地落地生根。
无碍有爱 残疾人享便利
8月24日,记者在汪清县大兴沟镇双河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看到,水泥路、轮椅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已安装完毕,一旁身患残疾的村民李汝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腿脚不好,上台阶都吃力,现在有了这些无障碍设施,来村部办事方便多了,平时也愿意到村部参加活动,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特别开心!”看到村里的改变,李汝杰连连称赞,她说,以前村部门口的泥土路和台阶,都是残疾人的“大”难题,来办事就发愁。
无障碍改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其中,各村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的提升改造是今年乃至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村部无障碍改造项目于今年8月初实施,本月末将全部完成。”汪清县残疾人联合会维权科科长刘本香介绍,全县今年投入23万元,对45处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进行改造。主要对残疾人集中活动场所设置坡道、安装扶手等设施进行改造,预计至2025年,该项目将覆盖全县200个行政村。
一网通办 服务高效便捷
“先生,您把身份证放在这儿,点击填写企业信息……”8月24日,在延吉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网通办自助区内,工作人员正引导市民李哲浩通过“e窗通”,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企业”业务。
“我对电脑操作不熟练,还好有专人指导,不到20分钟就办完了,效率特别高。”市民李哲浩赞不绝口。
一网通办指企业设立、变更等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为推进“个转企”转型升级,延吉市在持续推广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开办一日办结”的基础上,拓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实行“一网通办”。
“我们仍保留线下办事窗口。”延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副主任赵海燕说,同时开设“绿色通道”、老年人服务窗口,配备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咨询引导、资料填报等工作。
截至目前,延吉市向市民发放“操作流程提示单”1000余份,指导群众操作500余次,全市已有87家个体工商户主动转型升级为企业。
教育为基 托起美好明天
“第四幼儿园建成后,我就带孩子来参观了,这儿环境好、教学理念新颖、设施齐全,真不错!”和龙市民郑玲玲说。
8月26日,记者走进和龙市第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充满乐趣的太空主题漫画墙、五彩缤纷的教学楼、嬉水池、沙池……这一切让园内更加富有童趣。
据了解,该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投资2350万元,教学楼主体工程于2020年底完工,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共占地面积100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操场面积为36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
“我园有小、中、大6个教学班,能容纳180名幼儿,满足周边孩子入园需求。”和龙市第四幼儿园园长于桂萍介绍到,幼儿园将增设科技、思维等相关课程,激发孩子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
为切实改善教学环境、保障幼儿入学,和龙市着力解决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以及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还投资3350万元新建第二幼儿园和投资875万元新建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小学校教学楼。这三个项目落成后,有利于处理好学生就近入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保障城乡广大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就业搭桥 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起,龙井市人社局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等问题,启动青年就业见习计划,设立有意愿并能提供3个见习岗位的企业为见习单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至24岁失业青年在见习单位一年,并在此期间向见习生发放888元至1460元的见习补贴。
“临毕业时,我很迷茫,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偶然间,在龙井市人社局举行的‘人才培训,政策先行’宣讲会上了解到就业见习计划,发现自己符合要求,就争取到这份见习机会。”吉林职业技术学院见习生范雯佳告诉记者。
龙井市人社局先后与1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就业见习单位协议书》,帮助62名见习人员实现就业,累计发放见习补贴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