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广 > 2022全国两会丨吉林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2022全国两会丨吉林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2022年03月07日 10:16

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凭借着持续发力的创新驱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传统产业“有中生新”,“高精尖新”正成新解。华丽蜕变,因何炼成?

几个故事,给您启迪。

“无中生有”

群星在轨

如果说不久前落下帷幕的北京冬奥会,给全世界留下无数美好记忆。那么,奥运会场馆注定是镌刻在奥林匹克史册上的“绝美”印记! 

这不,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来自我省“吉林一号”因一组冬奥场馆打卡照走红,被网友围观。

“吉林一号”冬奥场馆打卡 (央视新闻截图)

消息主线是这样,“吉林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了历届冬奥会场馆的卫星影像。

从这些卫星影像中可以看到,历届冬奥会主场馆造型各异,特色鲜明。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了,“吉林一号”啥来头?“本领”咋这么大?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研发者。这家坐落于中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内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吉林一号”,不仅是吉林省卫星产业撒向太空的一粒“种子”,更是吉林高质量发展“无中生有”最鲜活的样本之一。

翻开这家公司的发展史,会发现创新贯穿全篇。

这家公司卫星研制技术进步飞速,实现三次技术飞跃,在保证0.75m分辨率、17km幅宽的技术指标下,卫星重量从420kg降到40kg,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2020年9月份,该公司在海上成功以“一箭九星”方式一次性发射9颗高分03星,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新纪录,标志着公司的卫星形成过程已经由“研发”转向“生产”,同时也拉开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高速组网序幕。

“吉林一号”重量越来越轻,本事越来越大。

目前,“吉林一号”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13~15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至少更新1次、全国一张图一年至少更新4次的能力。

值得一提是,2021年4月26日,新经济智库长城战略咨询联合天津市科技局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入榜公司。

星河璀璨,群星在轨。

说到这,再“插播”一条消息。

“吉林一号”卫星数量增至41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着22颗商业卫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创造了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纪录。其中,这22颗商业卫星有10颗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同样创造了纪录。至此,“吉林一号”卫星数量增至41颗。

创新驱动

“精”致红旗

行在长春大街小巷,造型“精”致的新能源换电出租车不时就会映入眼帘。作为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引领绿色低碳出行的重磅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众多消费者热捧。

“动力性强、舒适性好、后排空间大,外观也漂亮。”有过乘车体验的长春市民赵先生如是说。

红旗E-QM5的诞生地,位于长春西南角上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

生产线一角

走进这座工厂,宽敞明亮的自动化车间里,一辆辆红旗E-QM5在完成所有工序后陆续下线。

首次采用车间级中控系统;

关键工序实现100%防错;

装配过程以及检测过程全数据采集;

……

“这是一座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行业领先的标杆工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红旗E-QM5的高品质,得益于繁荣工厂严苛的质量把控及全球领先的制造理念,工厂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行业领先。有着全领域工业物联网平台和智慧数据驱动,同时大量应用了能源回收再利用、可再生能源使用、先进环保等绿色技术。

事实上,作为承担中国一汽“十四五”新能源战略规划落地重任的红旗繁荣工厂,只是中国一汽创新驱动发展的缩影。

过去一年,红旗品牌通过极致创新,彰显品牌硬核实力。

极致创新驱动红旗品牌向上

在整车产品方面,全力推进红旗E-QM5、H5-21年型、 HS5-21年型、 HS7-21年型、H9-22年型、E-HS9出口、H9+、智能小巴共8款车型量产。

在总成产品方面,自主完成首台氢能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2.2%,打造全新氢能战略路线。

在智能网联方面,利用国产定位芯片开发了国内首款支持北斗三号系统的车载高精度定位终端。

在新能源方面,红旗E-QM5三电系统、E-HS9 120kWh动力电池等7个新能源系统按期量产,E-HS9长续航版搭载120kWh无热扩散电池与11kW无线充电,实现行业首发。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一汽从战略调整期迈向战略增长期的开始之年,更是红旗品牌跃迁发展的关键之年。”一汽集团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曹礼军曾告诉中国吉林网,中国一汽以全面创新驱动为工作主线,稳步推进理念、技术、产品、管理、工艺和联合六大创新,实施“15571”工作战法,在技术战略落地、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专项、专利质量提升、协同创新平台、双创平台赋能和加大创新投入等方面成效显著。

过去四年,中国一汽红旗品牌从年销4700多辆到年销30万辆,实现了63倍的增长,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高端品牌发展的奇迹。

眼下,这个家喻户晓品牌的向上故事,仍在延续。

“有中生新”

化纤冒尖

轰鸣声中,一束束黑色碳丝在收丝机上缠绕成筒……吉林化纤生产线上,设备高速运转。

“纤维,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作为高端化的化纤材料,技术“含量”极高。

它,“外柔内刚”,被称为“新材料之王”。

随着碳纤维市场的逐步成熟,产品的分化与细化趋势愈发普遍。

近年来,作为老牌传统企业的吉林化纤,“有中生新”促转型,紧盯市场传统人造丝产品迭代升级,抓住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精尖”产品,已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这一“风口”,创新突破,生产线不断扩大升级。

时间,记录一切。

去年一年,吉林化纤年产15000吨碳纤维项目5条生产线相继试车成功。

这个项目,对吉林化纤未来发展有多重要?

现代化的生产线(吉林化纤供图)

中国吉林网在采访中获悉了这些,年产15000吨碳纤维项目是吉林省重点打造的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的首个启动项目,占地 1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4.4亿元,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利税2.1亿元。

自去年年初进入安装阶段以来,各专业参建项目组人员对设备精心安装、精准调试;按计划实现了5条线投产,新增产能11000吨。该条生产线主要生产25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绿电新能源、体育休闲等领域。

“焕新”发展

赋能吉林

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给我省出的必答题!

如何要把长板锻长、把短板补齐,做好产业转型这篇大文章?吉林正努力给出最优解。

实际上,在万里高空俯瞰地球的卫星上,在智能科技感满满的红旗汽车上,在化纤新材料不断突破消息中——吉林既拥有传统产业换挡升级,新型产业创新动力澎湃,上述三个样本折射出的就是吉林创新驱动生动实践。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造、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当前,吉林正处在历史上升期、产业增值期、发展提速期、振兴黄金期。

眼下,吉林省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六新产业”、加快建设“四新设施”,推动形成三个万亿级大产业和若干千亿级规模产业,努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可以说,这些“布局”对全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全力提升产业高端化和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吉林在高质量发展上可圈可点,从激发内生动力这块来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绝对是重要一环,我们看到通过改革、创新,‘有中生新’后老国企持续焕新颜,而一些新兴产业同样是‘群星璀璨’,‘无中生有’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绩有目共睹。”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告诉中国吉林网,今年吉林省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大力激发人才活力都成了推进的重要抓手,吉林省不缺大校、大所、大企,在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这种矩阵效应无疑将更大力度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

唯有敢于创新的地域,

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吉林,奋斗足音铿锵,创新创造不止!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创新  卫星  红旗  一号  吉林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