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防疫一线的铁玫瑰 珲春市英安镇甩湾子村村医朱敬茹
2022年03月16日 08:33
“记得按时吃药,用法与用量我都写在药盒上了,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是珲春市英安镇甩湾子村村医朱敬茹入户随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医20年的朱敬茹曾多次获得单位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7月为了与家人团聚,一直在长春市卫生系统工作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珲春市英安镇卫生院,并在2021年获得了珲春市最美家庭医生荣誉称号。
家住甩湾子村已经年近七旬的董春燮夫妇告诉记者,朱医生来的这几年里,村里所有老人所需的药品都是朱医生从医院买完亲自送到家里,就算疫情期间再忙,朱医生都会抽时间把药品给老人们送到,因为那都是救命的药。记者了解到,给百姓买药送药并不在村医的职责范围内,是朱医生为了方便老人才主动坚持这么做的。已经是两个女儿妈妈的她,在平日里都是与家人聚少离多,每天都要奔赴十几公里的路程来到村里卫生所,为全村有需求的父老乡亲问诊送药。很多时候赶不上公交车,就得在村里的卫生所过夜。夏天还好,冬天就要自己点火烧炕,清晨醒来的时候摸着自己的脸都是冰凉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朱敬茹一干就是四年。
2022年3月1日,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没有放过这座边境口岸城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果断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将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母亲后,义无反顾地奔赴到防疫一线。
作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朱静茹深知自己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怎么更好地防控疫情和圆满完成上级政府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是她唯一想的问题。当天晚上,珲春市全市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开始,朱敬茹服从组织安排直接来到一线开始核酸检测工作,穿戴好防护装备,酒精消毒、抽棉签、采样、装盒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每检测一次都要对自己的双手消毒一次,在第一轮核酸检测中她自己采样检测400余人次,也就意味着她用酒精洗了400多次手,全身消毒40余次,同时更换了40余次的医用手套。由于医护人员紧缺,每个村只能配一名核酸检测医生,朱敬茹首先负责的是甩湾子村以及该村辖区内的养老院、部队还有企业。村委的工作人员已然成为了朱医生的助手,登记、扫码、整理样本。虽然是一整套流程,但是最危险的采样工作始终是朱敬茹一个人。一个人反复操作一个动作几百次,而且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天气寒冷,而且核酸检测工作是在室外,可是朱医生的额头还有脸上以及防护服内都能看到有大量的水珠。大多数的群众都是积极配合医生采样工作的,可个别老人和孩子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正常配合,朱医生总是耐心劝导,尽最大可能用最有效的方式完成采样过程。就算有个别群众不配合甚至谩骂朱医生依然从容镇定认真完成每一次核酸检测工作,没有任何怨言。脱下防护装备的她满脸汗水,深深的口罩和眼罩印痕清晰可见。虽然很累,但是她的脸上依然洋溢着阳光灿烂的笑容。村里的核酸检测工作完成了,中午用餐的时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都松了一口气,下午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可吃完午饭的朱大夫却要赶往下一个核酸检测点帮助其他辖区的医护人员对次密接和密接人员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直至第七轮核酸检测,朱敬茹始终坚守在最为危险的核酸检测第一线。由于长期高强度的防疫工作,导致朱敬茹嘴角多处溃疡,吃饭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稍微碰一下都会感到非常疼痛。身体上的疲惫与疼痛都是无足轻重的,对于两个孩子的母亲来说,半个多月看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份思念和焦虑的心情是所有为人父母都能够深切体会到的。因为防疫要求,所有一线防疫医护人员在疫情结束之前是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所以只能通过视频的方式来一解对孩子们的”相思之苦”。当孩子们通过视频问妈妈的嘴角怎么都坏了的时候,朱敬茹的眼圈里噙满了泪水。
截止发稿前,朱敬茹个人累计已经做了30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疫情没有结束,战疫仍在继续!朱敬茹告诉记者,作为党员,奔赴防疫一线责无旁贷!当她们穿上隔离服的那一刻,她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代表了祖国赋予的使命!
(珲春记者站:王哲斌 颜翔伟 于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