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保护利用好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保护利用好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2022年05月23日 10:56   来源: 山西日报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莅晋考察指导,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彰显了领袖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饱含着领袖对更好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期许。

牢记殷殷嘱托,山西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努力用好文化富矿,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示范区创建,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文明守望工程”,做优做强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开展应县木塔、佛光寺等国家级文物重大保护专项,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文物保护。深化“云冈学”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革命文物密集片区整体保护利用工作。

牢记嘱托 做好文物保护大文章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并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云冈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为云冈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3月14日,云冈石窟第5窟完成设施升级改造,重新对外开放。近年来,云冈石窟日常保养工作成为常态,这次设防设施改造历时10天,有效解决了窟内存在的隐性病害,对石窟文物的长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嘱托,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在做好日常养护和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云冈石窟“变化可监控、风险可预知、险情可预报、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云冈研究院提格升级为省政府直属的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冈石窟保护及“云冈学”建设迈向新发展阶段的方向任务得到明确,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工作由实体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转变。

文物保护不仅仅要在细节上做加法,还要在经费上增投入。仅2021年,山西围绕古建筑抢救保护,安排1.6亿元实施145个古建筑及彩塑壁画保护修缮项目。围绕长城保护,安排1797万元实施12个长城重要点段修缮项目。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安排3400余万元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围绕文物数字化保护,安排3015万元实施13处重点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围绕可移动文物保护,安排2352万元修复馆藏文物1000余件。2022年,围绕灾后文物保护修缮,我省开展了专项评估,出台了指导意见,启动了灾害防御课题研究,安排8000余万元计划实施56个重点项目修缮。安排1.25亿元灾后抢救保护资金,开展402处灾后文物的抢险保护。目前,25项灾后抢险保护已经完成,平遥古城墙重点段抢险维修已全面展开。

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省人大出台了《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省文物局增设了革命文物处,指导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2020年12月,省文物局公布了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7处,珍贵文物4478件(套)。全省101个县分别列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委公布的晋冀豫、晋绥、晋察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开拓创新 展现山西文物时代风采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古城,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讲话,让文物讲话,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山西开拓创新,在展现山西文物时代风采上下功夫,省文物局先后印发了《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指导意见》《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方案》,编制了晋城市、运城市及平顺县等18个示范区创建方案,起草《关于推进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295处,吸引社会资金3亿多元。

省文物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印发《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山西博物院联合各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牵头成立“山西省市博物馆联盟”,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举措,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山西博物院“吉金光华”基本陈列等一批展览项目荣获国家级重点推介。2021年,全省各类博物馆共举办展览500余个,接待观众2000余万人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5000余次,参与青少年达100余万人次。2012年至2022年,我省博物馆数量从63家发展到192家,共举办展览1300余个,举办社教活动14万余场,接待观众1.4亿人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和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古建筑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联合黄河流域九省区有关博物馆,共同成立了“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共同打造博物馆行业的“黄河文化共同体”,深入参与黄河文化建设,实现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

多措并举 推动非遗融入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登上古城墙俯瞰古城全貌,深入街巷商铺购买了平遥牛肉、饺子醋等年货,亲手为陈醋发酵打耙,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了解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孕育、发展等情况,要求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2021年,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文旅厅编制实施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出台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推动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普查工作。我省14项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单位、传承人数量保持全国第三。

抓好非遗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多举措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创新提升非遗传播力。

3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太原召开,会上对非遗保护利用工作作了部署。今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政策》等,发布山西非遗蓝皮书,与山西大学联合开展非遗理论研究;完善“晋中非遗数字专题库·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数据库,在太原古县城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体验展示中心;培育10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点,建设省非遗数字博物馆,新建改建一批传承体验场所。

我省还将推动平遥牛肉、推光漆器、老陈醋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强化杏花村、广誉远、双合成等山西老字号的保护,支持举办特色品牌文化创意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独特技艺,创作富含时尚元素、符合国潮消费需求的产品;引导将传统经营方式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升级营销模式,发展新业态,营造消费新场景。创建非遗特色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示范点;支持成立农民合作社,推广“非遗工坊”“一村一品”等模式。

此外,工艺美术振兴计划继续实施,我省将建立工美产业数据库、振兴目录,打造10个产业集群,培育50家规模以上企业;举办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建设富有文化创意的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培育文创街区,推出“国礼”品牌。

践行嘱托 不懈奋斗

接力讲好云冈故事

5月19日早晨,云冈研究院清幽宁静,鸟鸣声声。

见到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时,他正在翻阅2021年底出版的《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这是云冈考古的第一部完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对我们打造‘云冈学’这一学术高地意义重大。”张焯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起这两年的变化,张焯颇有感触。“总书记为云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赋予云冈重大使命和历史任务。”

“我在云冈工作的21年赶上了云冈的重大转折期。从小景点到大景区,从之前一个保护力气很弱的单位,到现在彩塑壁画中心、馆藏文物修复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数字保护中心‘四驾马车齐行’,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利用、人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云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说起这几年云冈的变化与成就,张焯满脸自豪。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的足迹,记者随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旅融合中心主任崔晓霞漫步在岩壁洞窟之间,那些动情的画面历历在目。她说:“云冈的前景更美好了!我们迎来了云冈石窟最好的历史机遇,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一定要把云冈的故事讲好。”

如今,新一代的云冈人接过接力棒,正在这里挥洒青春,书写崭新的篇章。

壁画修复室内,一个偌大的台子前,“90后”壁画修复师张钰明正屏息凝神地修复一幅壁画,他将需要的残片放在台上,用笔轻盈快速地将糨糊带到拼接处,再按照复原的图纸把两块残片细心拼接好。“这是一幅寺观壁画,刚送来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的一堆碎片,现在你看到的已是拼得差不多了,很快它就修复完成了。”张钰明说,“希望更多人能够领略壁画的魅力,感受云冈之美,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帮助大家亲近文物、感受文化、触摸历史。”

推光漆艺重焕新生

5月18日,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工艺美术实践车间里,漆艺专业教师刘煜正卖力地用手掌反复推磨着一块漆画,随着推磨次数逐渐增多,漆面愈发光亮。

“用手掌推光是平遥推光漆的最后一道工序。大家一定要记住先用2000目的砂纸、再用头发丝打磨平整,然后抹上豆油,撒上砖灰面,用手顺着一个方向推磨,直到手掌发热,这样推出的漆面才会光亮如镜,有温润如玉的质感。”刘煜边推着手中的漆画边耐心地向围绕在他身边的学生讲述平遥推光漆器的精妙之处。

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被誉为平遥县“三宝”之首,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传统技艺人才及技术资源的断档,平遥推光漆器面临发展困境,传统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要保护和传承推光漆手工技艺,首先要保护传承人、培养漆艺人才。”作为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首届毕业生,如今已经成长为晋中市工艺美术大师的刘煜,受聘母校后致力于教育培养优秀平遥传统技艺传承人。刘煜说,为抢救平遥推光漆艺,在平遥县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围绕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开设工艺美术类推光漆特色专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这边实践车间里师生互动频繁,那边漆画工作间内学生创作妙笔生花。绿的葡萄、白的花、游弋的锦鲤、端坐的佛像……伴随着微风吹过宣纸发出的沙沙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在学生们的巧妙构思下逐渐成形。正在白板上临摹一幅侍女图的学生范玮,凝神定气,正襟危坐。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让我坚定了学习漆艺的信心,我要努力学好漆艺技能,成为平遥推光漆艺的传承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平遥古城焕发生机与活力增砖添瓦。”

看着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技艺的满腔热情,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校长孔庆生十分欣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支持,学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全校将通过‘学岗融通、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平遥传统的推光漆艺在新时代里重焕新生、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用实际行动践行领袖嘱托。”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云冈  保护  平遥  文化  传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