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州庆特别报道 │ 和龙:千年古都展新姿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州庆特别报道 │ 和龙:千年古都展新姿

2022年08月30日 17:22   来源: 延边日报

金达莱花开放,幸福路长又长。

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进步的铿锵步履,紧跟着自治州振兴发展的坚实足迹,建州70年来,和龙市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持“和衷共济、龙兴致远”的精神,走过了不寻常的奋斗岁月,取得了不平凡的发展成就。

“千年古都”“歌舞之乡”“金达莱故乡”“世界长寿之乡”“最美中朝边境线上的金达莱”……70载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一个个美誉成为和龙穿越历史、奔向未来的鲜明标签,诉说着这片古老土地上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释放着这片火热土地日新月异的独特魅力!

70年的铿锵足音,串联成摄人心魄的激昂乐章——优势产业日益壮大,开发开放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彼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此刻,硕果累累、欣欣向荣。

发展经济,和龙市可谓是“白手起家”:建州初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以资源为依托的矿产加工、食品加工、木制品深加工等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和市场影响小之又小。

建州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龙市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引进新兴绿色产业,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忽略不计”增加至2021年的36.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无到有,总产值由1978年的“零”发展至2021年的17.33亿元。“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从7.95亿元增长到32.5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从0.76亿元增长到4.55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55个,完成投资7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5个。

一个个重点经济指标,记录着和龙市经济社会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一个蜕变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和龙市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的昂扬之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21年GDP达到36.46亿元,“十五”至“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5.7%。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占比55%以上,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二五”上升30.09%。全力推动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不断推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已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高新技术孵化器一期、宁波昪和裕产业园、净水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一期)等,入驻企业21户,累计实现产值20.5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充分发挥边合区优势,利用吉浙对口合作契机,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入住合兴鞋服、欧展、宏利来等服装企业16家,年产值达到7亿元。承接东部转移孵化器二期、边合区服装配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进程,已签约拟入驻企业17家。“十三五”期间,累计注册招商引资企业244家,成功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已落地项目18个,总投资35.3亿元。

——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南坪、古城里口岸设施进一步完善,古城里口岸正式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金达莱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古城里口岸广坪通道、和龙至南坪高等级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积极推进,龙蒲高速通车。

70年的奋斗拼搏,铺展开引人入胜的壮丽画卷——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低碳发展更快,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地处长白山区,南岗山脉横亘中部,图们江、海兰江从这里发源,森林覆盖率达82.2%。优越的生态环境滋养着和龙,让这片土地生机盎然、充满希望。 

但在建州之初,这样的先天条件对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主要靠农业的和龙来说,几乎毫无优势可言。

如何发展?怎样实现长远且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一道历史性难题。

思变、求新,转型、升级!这是和龙市从落后走向进步的突破口和动力源。

早在1993年,“把和龙市建成长白山生态经济强市”的设想,就为和龙定下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基调,并一脉相承为和龙市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生态优先”。

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黑土地保护治理和土地整治,落实田长制,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以市场和现代农业为导向,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绿色、有机农作物种植规模。做优做精桑黄、人参、灵芝、大米等特色产业。获批国家林下灵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八家子镇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东城镇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桑黄产业入选全国“产业扶贫一县一业”。

绿色工业持续推进升级。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加快抽水蓄能、光伏发电、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陆上风光三峡”和“山水蓄能三峡”工程,总投资4亿元的甄峰风电一期项目已于2018年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1.7亿千瓦时,年产值7600万元;20MW集中式光伏、8.9MW村级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建成投产,年发电量约3800万千瓦时,年发电收入1800余万元,年发放效益资金780万元。举全市之力推动边合区、工业集中区实现“二次创业”,打造“一区多园”的专业化产业平台。支持健康食品产业园提质增效,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承载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提升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成为绿色转型突破口。培育壮大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实施“生态+康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休闲养生、健康食品、健身运动等产业,打造知名康养中心。扎实推进金达莱丝路、智慧物流等项目,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完成国家级数字乡村建设任务。鼓励发展“网红带货+和龙特产”新业态,推动全民创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域旅游发展更富活力。老里克湖赏雪、红旗河漂流等精品旅游线路展示出和龙之美,延安村民宿、一汽小镇、军舰花宾馆等旅游综合体投入运营。仙峰滑雪场、天沐温泉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光东村、金达莱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青龙渔业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和龙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8亿元。

70年的以民为本,谱写出温暖人心的幸福诗篇——基本民生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龙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木板围四边,捏起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熏天。”这是过去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也同样如此。

改变,发生在2015年。

那一年的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光东村考察,在村民李龙植家拉家常时,提出“要来个‘厕所革命’”后,光东村掀起了“厕所革命”的热潮。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光东村的厕所从最初的“露天坑”到“窨井式”“三格式”,再到如今的集中污水管网式,不断地因地制宜、升级改造,让家家户户用上和城里一样卫生、方便的坐便器。

“一间茅厕”的进化,犹如一把标尺,丈量着近年来和龙市农村发生的巨变,浓缩着当前和龙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过去的“天壤之别”。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实施各类项目627个,实现产业分红1亿元,水电路网等基础短板全部补齐,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全部达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2018年底,和龙市6995户12539人消除绝对贫困,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目标,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城乡环境焕然一新。投入3.94亿元,实施厕所改造1.3万户,新建3个镇12个村集中污水处理项目,城乡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实现全覆盖。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360户。投入7.12亿元,建成平岗平原农村集中供水等水利工程264项。投入4.82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43公里、桥梁33座。顺利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验收,崇善镇和南坪镇柳洞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逐年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462元和13759元。投入6.4亿元,办成各类民生实事56件。投入1.45亿元,完成各类医疗机构维修改造,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前程更锦绣!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坚定不移为建设环境优美、事业兴旺、人民幸福新和龙而努力奋斗!”

这是和龙市委市政府的坚定承诺,也是和龙人民将要继续书写的历史答卷!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和龙市  亿元  金达莱  发展  7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