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 14:19
秋浓风光好,举目五谷丰。10月11日,记者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看到,湛蓝的天空下,百亩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动,似在轻声述说丰收的喜悦。
漫步田间,延边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传龙弯腰折下一株稻穗,熟练地剥开稻壳,看着饱满的米粒,他高兴地说:“水稻颗粒饱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老话儿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对咱农民来说,守好、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能端稳手中的饭碗。”今年39岁的熊传龙是太兴村农民,也是村里不多见的壮劳力。多年来,熊传龙起早贪黑在20多公顷水田里辛勤劳作。2018年,熊传龙投资180多万元建立大米加工厂,成立延边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2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难题。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重点扶持补助示范合作社”“吉林省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吉林省AAA级诚信企业”等称号。
“国家惠农政策给力,种粮有奔头。”看着即将大面积收割的稻田,熊传龙感慨万千。他说,以前,最愁为水稻喷农药、撒化肥,每次打药都要背着近50公斤的喷雾器边走边打,一天要打60多壶药,水稻抽穗前,要喷四五遍农药,经常累到虚脱。现在,从春播到秋收全程机械化,买农机具国家还给补贴,这些年合作社购买插秧机、收割机获得补贴6万多元。
说话间,合作社成员马军找到熊传龙,告诉他水稻已经装车运到加工厂,等着他回去加工。马军告诉记者:“去年的水稻卖光了,现在北京的客户急需大米,理事长让我提前收获0.5公顷水稻救急。”提起加入合作社,马军说:“加入合作社太好了,我家14公顷水田,不愁种、不愁卖,每公顷水稻比以前多挣五六千块钱。”
在大米加工厂,记者看到,村里的脱贫户丁长忠正在打扫卫生。他说:“我家地少,合并到合作社里了。我在大米加工厂打工,每个月能挣5000块钱,日子越过越舒心。”
“大米供不应求。去年,我们收购周边7个村的水稻,统一加工销售。”熊传龙说,近年来,随着宁波帮扶延边协作产业项目的推进,合作社大米销路越来越好,大米已经打入宁波市场。今年,合作社与深圳、武汉、宁波等地近40家客户签下订单。预计今年大米产量约100万公斤,收入约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