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延边篇)丨“小卢书记来了”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延边篇)丨“小卢书记来了”

2020年07月06日 06:15   来源: 彩练新闻

从安图县驱车至万宝镇东安村,全程85公里,沿着公路前行,扑入视野的是郁郁葱葱的群山,一望无际。

村里的小路干净整洁,每遇到村民,第一书记卢锡顺都会主动打招呼,相互聊上几句家常。

“我和妻子都是医生,刚驻村时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她不理解我为什么好好的医务科长不干,非跑到这大山沟里当驻村书记。我想的是安图县委组织部和医院领导对我的信任,作为党员,我应该把党和政府交给我的这份扶贫工作干好。”卢锡顺对记者说。万事开头难。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家里人还不理解,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卢锡顺退缩。

东安村123户人家303人,贫困户占五分之一。这里地理位置偏远、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摆在卢锡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东安村比较偏僻,但周边就是林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要想发展产业致富,还得围绕种植、养殖业做文章。”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卢锡顺逐步找准了东安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他要在木耳产业上下功夫。思路有了,目标确定了,他开始征求村民的意愿。本以为自己苦思冥想的项目会有很多人响应,没想到挨家挨户问了一遍,大家都是一个反应:“种木耳?得投入多少钱啊?赔钱了可咋办?”看到大家伙想致富,却没资金、没信心,卢锡顺急得团团转,他非常理解乡亲们,没启动资金种植木耳谈何容易?考虑到这些,卢锡顺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启动资金他来解决,最终有6户村民表示可以试一试。

贫困户刘兆鹏和刘兆君兄弟俩想种植10万袋木耳,没有启动资金,可把兄弟俩愁坏了。卢锡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找到小额贷款中心。小额贷款中心负责人明确表示可以支持项目,但必须要有人做担保。卢锡顺想到了妻子刘延红,经过一番劝说,妻子同意为作担保。第二天,卢锡顺就把10万元无息贷款送到刘家兄弟手中,兄弟俩十分感动。

通过一年种植,刘家兄弟有了收益,干劲也足了。其他村民看到刘家兄弟靠种木耳日子越过越好,大家纷纷效仿。2017年,东安村20万袋木耳净盈利15万余元,带动20余人从事木耳种植产业,每人增收3000多元。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2018年又种植了10万多袋木耳。如今,刘家兄弟早已还清了当时的贷款,成立了君龙鹏黑木耳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他们计划今年再加大投资,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种植木耳是个体力活,并不适合所有村民。年老多病贫困户没有种植木耳的能力,他们如何脱贫?卢锡顺经过一番调研,发现养殖土鸡和大鹅非常适合老人们。于是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逐户走访有意愿养殖的农户,协调养殖场地,自掏腰包为村民解决发展资金。 周末,卢锡顺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东安村。那几天,妻子耳闻目睹了两年来东安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丈夫在扶贫工作中的艰辛。这次,她二话没说,就让卢锡顺赶紧帮助村民们买鸡苗。就这样,卢锡顺又从家里存款中拿出8000元购买了1000只芦花鸡苗和绿皮蛋鸡苗,分给28户贫困户。为了提高鸡苗存活率,他与养殖公司对接,邀请专家免费对养殖户的养殖场地和养殖技术进行指导和培训。养殖公司还主动到村里收购鸡蛋。两年来,仅销售绿皮蛋和芦花鸡一项,就为贫困户增收14.5万元。与此同时,卢锡顺还在村里发展黄牛养殖,从最初的78头发展至389头,小小的山村里,随处都可以听到悦耳的牛铃声。这一切让贫困户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2019年,3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采访要结束时,记者碰到村民宋吉虎。“小卢书记来了。” 他热情地打招呼。在村民们心中,“小卢书记”早已成为了“自家人”。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卢锡顺  木耳  村民  贫困户  东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