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 09:16
寒假期间,珲春市第五中学二年级一班学生在河南街永盛社区关工委的帮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2月22日,学生们来到珲春市气象局,参观了地面气象观测场,听叔叔阿姨们现场讲解百叶箱、雨量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等气象观测设备的原理及用途。
而后又参观了人工增雨火箭架和火箭弹模型,了解到“人工增雨”不是“无中生有”,增雨作业需要必备条件。但学生们的好奇心并没有满足。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的?” 学生崔晓宇问。珲春市气象局应急与减灾科科长许大伟介绍说:“天气预报的制作发布是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收集、综合分析、预报会商和预报产品制作发布五个环节。 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提供最基础的实况数据,供预报员进行分析使用……“
学生计冉问:“降雨是怎么测量的?”
“现在我们用的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降水通过承水器,再通过一个过滤斗流入翻斗里,当翻斗流入一定量的雨水后,翻斗翻转,倒空斗里的水,翻斗的另一个斗又开始接水,翻斗的每次翻转通过干簧管转成脉冲信号传输到采集系统……”
学生金永斌问:“人工增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在合适的时机借助火箭向云中播撒催化剂,催化剂在云中形成大量的凝结核,通过吸附作用和碰并作用,形成大量雨滴,从而实现增加降雨量的目的。”
永盛社区关工委副主任卜丽峰介绍说,在气象局,孩子们很多的疑问都找到了答案,同时激发了探究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永盛社区与第五中学是共建联盟单位。“孩子们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去社区扫地擦地。今年寒假,我们利用气象局等共建单位资源,将孩子们送到了更大的课堂。我们觉得这样更有意义。”卜丽峰说。
2月24日,学生们来到武警延边支队珲春中队,参观营区、库室,观看荣誉室,并走进官兵宿舍学习叠被子。
学生们为部队官兵表演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舞蹈《建功新时代》、朗诵《奋进伟大新时代·强国一代有我在》。
在与官兵座谈过程中,面对大自己仅几岁的哥哥们,学生们又提出了一长串问题。“平时训练累吗?”“站岗一般几个小时?”“多长时间没回家了?”
学生靳文熙问:“什么成为了你们的动力,让大家在这里坚持下去呢?”
战士王梓丞说:“在执勤的时候,尤其在晚上,远处就是珲春市区,望着远处的城市,就会感觉自己的责任很大,守护的是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