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教 > 延边大学的志愿服务“金达莱”常开常艳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延边大学的志愿服务“金达莱”常开常艳

2023年09月04日 14:31   来源: 彩练新闻

每年一到秋季入学后,延边大学各支志愿服务团体就会不断融入新鲜血液。说起延边大学的志愿服务,不仅在校内深受同学们积极参与,在延边地区也是交口称赞,各个团队已经渐渐融入了当地的旅游、教育、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延大志愿服务“金达莱”常开常艳。

用己所学,让乡村群众有“医”靠

今年暑期,延边大学医学院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就将惠及民生的医疗志愿服务送到了最基层。据延边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默函介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阶段,实践队队员作为医学生,更应该到基层去感受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去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用己所学,助力乡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助力乡村卫生健康发展。

林海珠是临床医学大四的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便每年都参加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的脚步迈向过很多地方。今年暑期,她跟随实践队来到汪清罗子沟镇古城村,为村里的老人讲解“三高”的防治、三伏天的健康注意事项等。在一次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林海珠和同学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小经验,“到了农村,应该用更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讲解,比如跟当地小学生讲龋齿的防治,他们就都听不懂,说‘虫牙’就懂了。”三伏天里,实践队的12名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当地百姓义诊,做医疗宣讲,“很感动的是,一些老年人走路不太方便,但排队的时候一直问我们累不累。”因为乡村医疗条件有限,老人的健康意识不足,导致诸如糖尿病的饮食管理等问题很容易忽视,将小病拖成了大病。实践队的到来,督促很多老人把自己的身体更加“当回事儿”了。

延大医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通过一系列温暖人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扎根这片土壤,用己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延吉市的社区里有他们不停歇的青春脚步,线上有他们云支教的声音,乡间小路上有他们“青春心向党,医路到乡村”的奔忙身影……2020级中医学的金麟在志愿服务多个岗位上,忙碌了整个夏天,她说,“通过志愿服务,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热爱,所以始终,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这种感觉是我做志愿服务后才真正理解。”

丹青筑梦绘出最美村色

张靖宏是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大三的学生,暑假里他和丹青筑梦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一起到了龙井市子洞村、船口村和光昭村,用一支支青春画笔为乡村描绘出了最美图案。

丹青筑梦志愿服务团成立于2009年08月,从属于延边大学大学生民汉双语服务团,以自身艺术优势专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墙体文化绘制志愿服务活动。

在船口村做墙绘时,正赶上最热的天气,张靖宏和同学们住在村里一个废旧的民宿里,因为没有水电,他们就去镇里买菜,再到村部打水、借锅做饭。志愿服务团的10人用10天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画了240平方米墙绘,扮靓了这座小村庄。张靖宏是山东济宁人,听不懂朝鲜语,但所到的村庄里,热情的村民路过时,也有积极与他们一同探讨绘画内容的。“暑期很热,挺艰苦。”张靖宏说,为了避开白天最晒的时候,他们早上三点趁着天没亮时就起床,画到七八点回去休息,晚上五六点钟再继续画,用手机插着充电宝打开手电筒照亮,一直画到半夜12点。

令同学们感到开心的是,村里的墙壁通过他们画笔的“装扮”,变得更加亮丽,为当地的文化宣传、旅游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了解,丹青筑梦志愿服务团的学生所学有所用,充分发掘延边朝鲜族地区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服务团自成立以来,美术学院全院学生全部注册为志愿者,其中每年参与服务一百余人次,服务墙绘面积六千余平。近五年来,服务次数达七十余次,定期开展大小不一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延边地区乡村振兴添上了绚丽一笔。

“以梦想的名义”点亮乡村孩子的艺术梦

如果不是深入到乡村,与那里的孩子面对面,延边大学“以梦想的名义”美育支教服务团的同学们并不会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乡村孩子对艺术的渴望。

暑假的艺术支教活动,至今让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研二的田逸涵难忘。带队老师秦德京带着支教队的10名同学一起来到和龙抗日英烈红军小学,团队成员涵盖了声乐、器乐、舞蹈、口才四个艺术方向,经过多次集体会议和备课,确定了本次支教教学内容,并在其中引入思想引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田逸涵这次并没有担任艺术课程的老师,而是作为一名宣讲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从刚开始的陌生胆怯,到后来的悉心聆听、大胆发言,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田逸涵在七天的支教时间里为孩子们分多场讲解了井冈山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让孩子不仅能在这段时间里有艺术才能的增长,也能有思想上的进步。

张馨予在此次美育支教活动中负责舞蹈教学,教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有的孩子连舞蹈基础都没有,但在调皮的年纪里,每天认真反复练习着想通的动作,无论是专注力还是学习劲头,都让张馨予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舞蹈的渴望。

支教的最后一天,是孩子们的汇报演出。他们像小艺术家一样,自信地站在台上表演,让支教服务团的师生欣慰不已。节目演出后,两个孩子拦住了田逸涵:“老师,这个送给你!”一块块饼干和几张粘贴出现在田逸涵的手中,“老师,你们什么时候还来?”孩子们稚嫩的样子,让支教团的成员们不禁泪目。

“以梦想的名义”美育支教服务一直是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红色精神”理论宣讲队深入基层一线,投身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行列中;“红色精神”理论宣讲队深入延边州中小学校、社区、青年之家等地,开展青年理论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郑律成音乐研究实践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团队成员的家国情怀;美育支教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开展红色文化系列美育教育,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队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普及活动……他们奔波在志愿服务路上的身影,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编辑:李洪威

审核:赵阳

终审:孙明晖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志愿  延边  支教  乡村  服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