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7日 10:58
和风送暖,冰雪消融,千里沃野竞争春;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工地车间热潮涌;人头攒动,笑语欢歌,景区景点迎客来……春回黑土地,和龙市处处掀动拼经济、迎复苏的滚滚浪潮。
3月2日,延边日报社“起笔开新局,全力拼经济”主题采访小组走进和龙市,感受和龙上下凝心聚力拼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奋斗激情。
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和龙市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6亿元,增长23%;规上工业总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4.5%;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37亿元,同比增长10%。一季度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
没有比春天更盎然的季节,没有比实干更奏效的良方。和龙市何以能交出这份高质量答卷?答案,显而易见。
近年来,和龙市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并重,不断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实力不断增强的新路子。
做优一产: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早春三月,满目皆是“早行人”。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们要自己建立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今,我们真的做到了!”看着眼前积雪褪去后露出的沃沃黑土,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致富带头人金君对今年的发展胸有成竹。
光东村地处黄金水稻带,好水、好地、好气候孕育出十里飘香的好稻米。近年来,返乡创业的金君不仅带领乡亲们成立专业合作社,还推行“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的绿色种养模式,带领村民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无论是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还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和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金昌植说,“做优一产”,就是要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化高效农业等产业形态,引导农业产业向绿色高效转型,这也正是和龙市为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接力谋划的“鸿篇巨制”。
青山绿水之间,物华天宝之地。
和龙市位于长白山腹地、图们江源头,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千年的天生地养,孕育出饱含精华的人参与灵芝;纵横交错的山泉溪流,构建出脉络清晰的“参——芝——鱼——稻”立体生态循环系统。
“‘择时观山’‘梳篦排棍’‘抬大留小’‘以参养林’,这些传统农耕智慧让‘绿水青山’常在,‘金山银山’永续。”金昌植向记者介绍,长期以来,和龙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主导,不断加强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建设,成功完成林下山参、林下灵芝和桑黄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承担起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试验项目的建设任务。2021年吉林和龙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和龙市共有桑黄菌段467万段,年产5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是全国最大的桑黄种植基地;林下参芝种植面积达2650公顷,是全州最大的林下参芝种植基地。和龙已经具备打造桑黄和林下参芝原材料基地和精深加工产业的坚实基础。
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让和龙大地串起了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
做强二产:拉长产业链条 推进产业集群
春寒料峭,冷意未消。
和龙市健康产业园里,一栋栋已封顶的主体大楼预示着这里即将迸发的勃勃生机。
和龙市坐拥长白山资源宝库,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必须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集群。
“我们有不少特色农产品、民俗食品,因为没有合适的保鲜技术,只能‘养在深闺’。今年,这个难题将随着这项‘黑科技’的投入使用,迎刃而解!” 和龙边合区工业集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权广协口中的“黑科技”,就是健康产业园的高能电子加速器综合辐照项目。
据介绍,综合辐照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5.3公顷,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该项目通过综合辐照技术服务,可以对产品实现灭菌、杀虫、保鲜、农药残留降解、改变生物活性、改良材料性能等目的,还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医疗、化工、矿产等领域。“目前,项目整体工程已经完成95%,预计今年5月份即可投入运营。”权广协说,该项目建成后,将主要为延边米酒、辣白菜、大米、明太鱼、海产品、中医药、农副产品等产业提供服务,预计年加工产品30万吨,年产值4000万元,缴税约1000万元。
综合辐照项目只是健康产业园的其中一部分,或者说是和龙市健康食品产业链条上的其中一环。
在健康产业园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园区分为传统食品和健康食品两部分,涵盖传统食品加工、综合辐照、智慧物流等多个项目。健康产业园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当地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集聚区,还将成为推动当地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延链补链”的综合体,有效助推和龙市绿色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目前,和龙市正掀起狠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和龙市紧紧围绕“建设环境优美、事业兴旺、人民幸福新和龙”目标,谋划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民生改善的大项目、好项目,已谋划、储备成熟项目120个,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年内完成投资26.9亿元。
做活三产:深耕农文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和龙样板”
玩冰踏雪、体验民宿、品味民俗……春节期间,和龙市旅游市场迎来火热的“开门红”。
“形势大好,我们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啊!”带领全局上下始终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的和龙市文广旅局局长朴美丽高兴地说,能在无数旅游目的地中“崭露头角”,和龙靠的是最优秀的生态禀赋、最厚重的文化底蕴、最靓丽的山水名片。节后开工以来,市文广旅局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谋划与实施,力求让和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出圈”“破圈”。
正如朴美丽所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和龙市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农文旅融合之路,也“融”出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出乎意料的甜头。
头道镇延安村,一个曾经“土里刨食”的贫困村,短短数载一跃而成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美了、村民富了、游客来了,核心驱动就在于在“旅游兴村”四个字。
2016年,延安村实施易地搬迁,住在边角旮旯里的村民从四面八方集中搬迁到如今整洁、干净、富有朝鲜族特色的民居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仍苦于没有支柱产业。很快,延安村转变发展思路,扭住文旅热、研学游等经济增长点,在稻田边打造了内含服务游客、电子商务服务、商务会谈、培训等多功能的旅游综合体,并建设高标准民宿、稻田主题书屋,吸引游客“慢”游“新延安”,身心归自然。
春能下田插秧,夏有一碧万顷,秋看风吹稻浪,冬日再添冰雪乐园。近年来,像延安村一样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印证着和龙市走上这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并非偶然。
2011年至2015年,和龙市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相继完成平岗绿洲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金达莱民俗村综合开发计划等十余部规划。2014年,正式编制完成《和龙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意见。2015年,和龙市以招投标方式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和龙市边境小村之恋景区总体规划》。2021年12月,和龙市在长春市这有山文旅小镇举行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诚邀各地游客共赏和龙城……
高位部署,统筹规划,久久为功,让和龙市农文旅深度融合、蓬勃发展。如今,平岗平原稻田农家、易地搬迁新居、金达莱民俗村、桑黄小镇、中药养生园、辣白菜研究所、一汽小镇、红旗河秘境、军舰山景区、古城里口岸等“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集中示范带,在和龙大地“集”起了旺盛的人气,“带”出了愈发澎湃的振兴动力。
全力拼经济,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
“今年,我市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我们的目标,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州‘保四争三’!”和龙市委副书记、市长朴哲万的信心和底气,正是来源于全市上下“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决战”的冲劲、干劲和闯劲。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延边振兴发展进入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和龙,从春天出发,向未来奋跃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