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疫” > 驰援日记: 武汉的“春天”不远了,摘下口罩的日子还会远吗?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驰援日记: 武汉的“春天”不远了,摘下口罩的日子还会远吗?

2020年02月06日 16:40   来源: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按照农历,今日立春。春天来了,武汉的‘春天’也不远了,摘下口罩的日子还会远吗?”2月4日,立春当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原感染管理处处长牛延军教授在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写下了这句充满期待的一句话。她始终坚信,只要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攻克难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牛延军是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也是延边医院驰援武汉的第一人。1月24日,除夕夜,牛延军接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抽调有关专家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入选国家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驰援武汉。就这样,本该团圆时刻,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没有一刻迟疑,立刻奔赴延吉西站,乘坐末班高铁前往长春,再由长春转北京,北京转武汉,一路奔波,1月25日准时到达,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容不得半点懈怠。到达武汉后,牛延军放下行李直接就到对口支援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报到,未落座,无客套,迅速进入工作模式。此时,随着疫情的不断严重和持续,医院领导着急,感控科无助,看见牛延军的第一句话就是:“您来了我们就有主心骨了”。与医院领导对接了解情况后,院感管理现状让牛延军心惊胆跳。医院原本是拥有2300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但因并非传染病医院,布局流程与规范要求相差甚远,院感控制难度极大。但由于疫情越来越严重,确诊人数不断增多,医院经过研究决定将整个门诊作为发热门诊,同时启动2栋住院楼收治外院转过来的确诊病人。这就意味着,医院要面对两项大布局的流程改造:将原综合医院门诊楼改造成接待发热病人的诊疗区;将综合医院住院病房改成传染病病房。门诊楼32000多平方米,单层面积近7000多平方米,结构错综复杂,连廊交错,且还有就诊患者。两栋住院楼每栋18层,除辅助功能区域,每栋有12层收治病人,况且一栋楼里上下单元格式还有不同。每一项改造,都是对感控工作的极大的考验,两项加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面对困难,牛延军没有退缩,当日晚,就与医院后勤、基建、院感、总务等人员连夜勘察,了解医院布局。通道之多!连廊之多!电梯之多!楼门之多!比想象中更难,整个院区8栋楼,处处是“地雷”。 牛延军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连续接近两天通宵工作最终与院方人员商定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造方案。1月27日,改造方案通过,连夜施工。1月30日,完成整体施工,当夜开始大量收治确诊转院病人。

2月4日,是牛延军驰援武汉的第11天。这些天来,她每一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今天虽然是立春,也不例外,吃过早餐,牛延军就直奔楼下办公区域,和同事们简单开个碰头会后,就赶赴病区巡查,当日上午她的“任务”是对产科和新生儿科进行感控方面隐患排查。目前,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也出现了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所以做好产科和新生儿科的防控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牛延军和医院感控小组穿好防护装备就开始工作,首先理顺通道,从地下一层开始,步梯、电梯逐一排查,确定医患通道,污物通道;进入病区,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利用防火门做阻断,划分医务人员清洁区域,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护人员暴露的风险。两栋楼排查结束后,已至午时,护目镜内侧挂满水滴,稍作休息后,又进行到下午的第二波工作……作为“感控人”,她深知在疫情面前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要保障的不仅是患者的健康,也要保障战斗在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作为“延医人”,她对能入选国家疫情防控专家组深感荣幸和自豪。她表示,一定不会忘记院领导的殷殷嘱托:“出色完成任务,平安回家”,用实际行动展现“延医人”的风采!愿这场战役早日迎来胜利的曙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牛延军  医院  疫情  防控  武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