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不愿下火线 誓与患者共进退
2020年02月18日 18:58
延边医院新冠肺炎第一救治小组持续请战坚守“高风险”地带
“恳请让我们继续留下来抗击疫情,与3名确诊患者共进退……”。 2月16日,延边医院党委收到了新冠肺炎第一救治小组全体医护人员的特殊“请战书”。他们申请延长值守期,继续坚守“高风险”地带,直至到战“疫”最后一刻,与患者一同走出隔离病房。这份赤忱担当,这份博爱仁心,让人感动,让人泪目,也将激励我们更多“延医人”在抗击疫情中焕发出更大干劲。
逆风而上 8名“勇士”冲在抗疫第一线
早在延边还未发现疫情时,延边医院党委就敏锐地意识到疫情事件的严重性,迅速反应,全面部署,从组织保障、技术培训、院感防控等多方面强化措施,并着手设置隔离病房、组建救治小组,全面做好了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主治医资格我最老,派我最合适”“单身一枚,没有什么牵挂,不派我没道理”“我胆子大,派我”“能不能给我走个后门,选我……”一声号召,众人报道!一条条、一封封言辞恳切的“硬核”请战书纷沓而至,主动请战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遍布每个科室。在激烈的竞争中,呼吸内科俞昌赫副主任、急诊医学科俞成林主治医师、医学检验科金春岩副主任技师、感染管理处金兰姬主管护师、重症医学科护理单元韩晓妍副护士长和王欣、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单元隋佳副护士长和金日峰等8名“党员精兵强将”,入选新冠肺炎第一救治小组成员。
“这个时候党员不上,谁上!既然是共产党员,就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战役一开始,第一救治小组组长俞昌赫就是先锋战士,不分昼夜随时待命,多次前往图们、和龙为新冠肺炎患者会诊,就连自己51岁生日也是在抗疫一线度过。
俞成林是“急救先锋”,在患者需要、疫情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此次“参战”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阻隔病毒、治愈患者。金春岩家有个2岁宝宝,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若他这么一走,只剩妻子一人扛起重担,可他丝毫不犹豫:“我是党员,让我上!”。有着多年感控经验的金兰姬表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她此行的目的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韩晓妍在召集援鄂医疗队、医院隔离区医护梯队时,都是最先报名的。
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她没有退缩,冲在了第一线!她说,家里人都非常支持,97岁奶奶告诉她,学了这个专业、干了这份工作、上了这个岗位,这个时候就得冲上去。“不回去,我留守在这里,随时候命!”为了能最快到达战场,隋佳在入选小组成员后,就干脆搬到了医院里住。金日峰是入选护士中的唯一男性,他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又是男人,非常适合疫区高强度工作。王欣曾多次请战,用她的话来说:“现在是患者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值!”。
疫情就是命令!2月1日,随着延吉市出现第一例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第一救治小组成员率先进入了隔离病房待命,投入到抗击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2月3日,战役正式打响,接收首例确诊患者。隔离病房是最核心、最危险的区域,因为要直面确诊患者,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他们每次进入都要穿着厚重的三级隔离服,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期间更是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防护服、护目镜完全不透气,汗水浸湿了衣背,手上鼓起了水泡,脸上勒出了深深的淤痕,因缺氧导致的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时常发生,但他们内心无比坚定,为了抢救生命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万事开头难,经过几日的磨合、适应,战友们之间配合越来越默契,也越战越勇,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各项指标逐渐好转,他们也越发感觉自己的付出有意义。连续奋战14个昼夜336个小时后, 3名新冠肺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断好转,实现医护零感染,阶段性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请战!再请战!决胜之前,不下火线
2月16日,是第一救治小组8名成员一起“出仓”修整的日子,也是家属们翘首期盼即将团聚的日子。妻子等待丈夫为他补过一场迟到的生日,2岁孩子等待父亲甜腻的香吻和温暖的怀抱,97岁奶奶等待孙女讲述这一场惊险又充满温情的冒险征程……,但直到夜深,也没有等到第一救治小组“出仓”的消息。因为这一天,他们8人共同作出了一个决定--向院党委再次递交“请战书”,强烈要求继续战斗一线, 坚守隔离病房,直到最后一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我们参与了此前的救治工作,比起其他同事更有经验,请领导批准”“我们吃的好、住的好、精神好,愿意继续在隔离区奋战,直至3名患者全部好转”“如果就这么出去了,太遗憾了,对不起院领导及后勤部门的关心照顾,希望院领导批准”“大家一致决心把患者治疗出院后再撤离病房,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一仗”……虽然已经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但又怕得不到同意,第一救治小组多名成员纷纷“私信”再次向院党委表达他们想继续留在隔离病房,尽已所能,为战胜疫情做贡献的决定和信心。“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们会认真讨论此事。”其心切切,其意拳拳,面对这样一群党性执着的同志,医院党委既充满担心又无法拒绝。
刚刚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继续坚守真的不怕吗?怕的。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珍爱自己的生命,甚至身临其境过后更清楚危险的存在。但是此时,为了减少下一梯队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确保诊疗和护理工作更加顺畅,他们自甘冒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舍“小家”为“大家”,筑起了“延医”大爱!
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一枚枚鲜红的指印,一个个笔力刚劲的签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承诺……汇聚成了这种义无反顾的坚定。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们郑重承诺:“我们以党员的名义,以医护人员的天职,向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越是艰难越向前,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