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刘玉芝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刘玉芝

2021年07月27日 09:28

刘玉芝同志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为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乡村文化站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20余年。她勤奋工作,努力创新,用责任和热情服务农村、服务群众,先后多次被省、县、乡评为先进文化工作者。

一、满族剪纸文化,传递民族团结的纽带

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和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刘玉芝的带领下,鸡冠乡文体站建立了剪纸培训活动基地,内容有满族剪纸和民俗剪纸。由刘玉芝负责培训和组织活动。刘玉芝通过自学掌握很多剪纸技能技巧,培训基地设在乡文体站,面积为80平方米。为了更好地传承满族文化,乡文体站组建了剪纸兴趣小组,利用每天下午1小时时间进行创作、画稿、剪纸,同时参加省州县培训,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培养了20余名剪纸爱好者,不仅掌握了剪纸的方法,还剪出了数百件成品作品。特别是在春节到来之际,在文体站站长刘玉芝的带领下,剪出一百多幅的窗花和福字,还有结婚双喜剪纸免费送给全乡贫困户和需要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此,不仅收获了快乐和幸福,还取得了许多佳绩,受到了州县文化部门及州剪纸协会的肯定和好评。

2009年获全县首届剪纸展,乡文体站获优秀组织奖;个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若干名。2011年刘玉芝同志参加全州“延边巧姐”手工艺大赛获剪纸一等奖;2016年全县农民书画展刘玉芝获剪纸一等奖;2017年刘玉芝剪纸作品参加全州的邀请展;2017年汪清县举办纪念童长荣和抗战110年书画展,刘玉芝同志创作的14幅抗日英雄人物剪纸作品,在抗战疫情期间,剪了数幅作品致敬抗“疫”英雄,并参加州艺术网络展,2020年5月底完成了抗美援朝十大英雄剪纸作品,受到领导及同仁一致好评。

二、满族文体活动,承载民族团结的载体

刘玉芝同志不仅在传统的满族剪纸的传承上下功夫,还重点在满族娱乐活动上不断挖掘和传承,策划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传承和发展民族的文体活动。东北大秧歌也是满族文化的遗存,是一种田间地头、文化健身广场的主要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大秧歌变化多样,舞姿优美,随着鼓点炽热奔放,纯朴舒畅,不拘一格,已变成全民健身娱乐活动一部分。刘玉芝同志组建了8支东北大秧歌表演队,每个表演队都在30人以上,鸡冠村、影壁村更是达到100人。农闲期间在文化健身广场进行排练和表演,每年文体站都要集中进行秧歌花样和鼓乐技能培训,每年在元宵节举办全乡东北大秧歌汇演。为了更好地传承满族秧歌这个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她的努力下,向乡党委政府提交了传承满族秧歌的建议方案,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同意,2018年把每年元宵节定为鸡冠乡满族秧歌节,已连续举办全乡满族秧歌汇演。

嘎拉哈是农村妇女一种娱乐活动道具。嘎拉哈以山上的狍子或山羊的后腿骨为最好,小巧、美观,倍受人们喜爱,经过蒸煮去肉脱脂后即成。刘玉芝利用冬闲期间,举办全乡嘎拉哈大赛,每村5组为一个团队,全乡参赛者其乐融融,沉浸其中。

三、深入挖掘,探求民族团结之源

刘玉芝同志得到州县文联的考证的调研资料,又多次参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与当地老前辈访谈、调研,进一步研究和挖掘鸡冠乡影壁村象帽舞发源地资源,在县文广旅居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投资2万元建立了象帽舞传承基地,建立朝鲜族农乐舞展厅和排练厅。2020年她又向县文广旅局申请,协调资金2万元为影壁村象帽舞表演队定制20套男女象帽舞服装和朝族鞋。并多次参加县象帽舞大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深受各界人士的称赞。

四、热情帮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刘玉芝不论是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时刻关心着他人,关心着共事的同行们,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求实;工作上踏实;作风上朴实;为人处事要诚实。汪清县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尤为朝鲜族和满族、汉族为主。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她,不仅是工作狂,还是个热心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她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不仅掌握工作方法,活动技巧,还要多才多艺,更要了解各民族百姓的需求,提高艺术修养。

她不断加强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基本功训练,达到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坚持练习书法、剪纸、弹琴、创作等基本功;坚持写学习心得;了解朝鲜族、满族、汉族的民族特点、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努力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首位。开展各民族互学活动,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在学习和工作交流中,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在单位同事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都伸出团结之手给与帮助,能做到的立刻办,做不到的及时协调也要做的完美些。

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它的工作面涉猎广泛,触及群众文化、图书、文物、文化市场、电影放映、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自2009年以来,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发展的号角吹遍祖国大地,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经常深入村屯调查走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她脚踏实地,为民族团结办实事,鸡冠乡公家店村是个朝鲜族村,经过言谈,她得知朝鲜族的阿迈们很多年都没有看到民族艺术节目的演出了,她把此事深深地记在心里,第二天她就去县文化馆反映了事实,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并定了50余张影剧院的票,和村委班子一起包两辆客车载着他们来到县影剧院观看延边朝鲜族艺术团的演出,连续几年没有间断,只要有延边朝鲜族艺术团的演出,她就会想到公家店村的村民们,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刘玉芝曾经救助了2名朝汉贫困小学生,每年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买书和学习用品,直至中学毕业。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例对于她来说那是常事,可谓新时代的百姓的贴心人。

刘玉芝同志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文体工作站的职能作用,以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为主体,以百姓身边的新人新事为载体,策划和制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民间艺术、体育、会专业之长的专业队伍,充分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努力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根据各村人文环境、乡土文化、基础条件,把村文化大院分为以农家书屋为主体的全民阅读型大院;以民间艺人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型大院;以文化活动为主的文艺型大院;以体育活动为主体的全民健身型大院;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娱乐型大院。从而带动各村群众参与其活动,并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文化活动有效传承,有序发展,真正让综合文体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成为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富、求学”的乐园。

经过有计划地培训和表演,鸡冠乡文体站对传承和发展满族文化及文体娱乐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民族文化、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刘玉芝  剪纸  文化  满族  文体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