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2日 13:46
12月2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吉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在全省各地已全面启动。截至11月末,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已经完成了77.5%的总任务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吉林省是全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以及经济建设活动等影响,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雨雪冰冻、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9年的大面积长时间干旱、2013年的松原地震、以及“布拉万”“苏力”“狮子山”“利奇马”“美莎克”等台风引发的局地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都给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其目的就是要摸清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找准自然灾害防治的突出短板和弱项,科学评估全省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为提升我省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综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根据省普查办最新统计,截至11月底,我省普查任务总体进度远超全国平均值,已完成总任务量的77.5%,排在全国前列。
(长春记者站: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