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经济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延边: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延边: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2025年02月28日 18: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近年来,我州以食用菌产业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杏鲍菇、黑木耳、桑黄三大特色食用菌产业齐头并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点击此链接下载原视频

在安图经济开发区医药食品产业园内,吉林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杏鲍菇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机器与人工操作配合默契,工作人员熟练地进行分拣、打包、装箱。在生育室里,菌丝经过19天的培育后达到生长标准,杏鲍菇的长度可达25厘米,长势喜人。据吉林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我们企业从完成产能提升之后,由原来的日产15吨提升到了日产30吨,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规划是想把日产能提升到60吨,从元旦开始,我们每天的产能在30吨左右。到目前为止,供应市场已经1000多吨了。一季度我们预计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还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开展生产,雇用当地劳动力200多人,帮助农民年均增收4万多元。这种“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吉林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班长于蛟凤说:“我在这工作3年了,我们是早上起来8点半到下午4点半就下班了,一天工资能在150到200元之间,都是按计件的,一个月能在4000到6000元之间。”

汪清县是我省黑木耳产业的重要基地。为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限制,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引入工业4.0技术,研发出一条从拌料、装袋、灭菌到培养全程自动化的菌包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日产黑木耳三级菌棒15万袋,获得国内专利30多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还通过数据采集和智能化应用,制定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森说:“立体吊袋智慧大棚,它在我们的大棚里它会就是茁壮的成长,我们给它供应的这个水是山泉水,经过三次过滤之后,我们才能给供应到我们的菌宝宝身上。后期,我们还有木耳的精深加工,扩展木耳的赛道,让汪清木耳更能成为一个支柱性的产业。”

在我州,另一重要食用菌产区——和龙市,桑黄产业正在悄然崛起。桑黄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类,在中医药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桑黄研究院院长刘杰说:“目前,我们正在围绕强链补链来做文章,也就是把我们的桑黄产业从一产向二产上进行发力。您看到我身后的这些产品就是高新技术在产业上的一种应用和体现,目前,我们的产品品类有化妆品,还有简单的切片、食品、更有一些处方产品。”

和龙市已建成多个规模化桑黄种植基地,并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农民参与种植和加工。据不完全统计,和龙市桑黄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以上,年产鲜品500吨以上。桑黄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如今,我州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正在书写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记者:何平 杨光 金正勇 金鑫)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

初审:洪涛

复审:李雪梅

终审:郭日新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桑黄  产业  农业  木耳  和龙市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