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延边州文旅交“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延边州文旅交“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01月22日 15:06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延边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旅游业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动力,成为增进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重要载体。

文化“为根” 夯实“三交”根基

城市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见证。那些展出的照片、事物已凝固成了这座城市的记忆。走进延吉市博物馆,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新石器、青铜器、铁器、唐渤海、宋辽金、清代等各个时期的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等器物及民俗器物等3263件藏品,向观者默默讲述着延吉的历史文化。游客在参观游览中了解着中华大地上不同文明彼此影响、交融互鉴的历史。

从旧石器时代的“安图人”牙齿化石到兴城遗址、龙井柳庭洞遗址,再到珲春八连城遗址等等,延边历年来的考古发现和遗址以“物”“史”互证,多维度提供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线索和脉络。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博物馆讲解员金英美说,“随着延边旅游热度兴起,来往游客呈井喷式增长。每天为全国各地游客讲解延边各时期历史,引导游客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延边,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延边州积极落实旅游促“三交”计划,把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纳入全域旅游创建的重要工作内容,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推进旅游促“三交”工作,联合开展完善导游解说词工作,培训旅游促“三交”人员100余名,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组织开展民族文化交流研讨活动,举办延边州第二届“红石榴”杯射箭邀请赛、第11届"朱德海杯"民族式摔跤比赛;召开新时代“干而论道”大讲堂暨“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彰显历史文物时代价值”专题培训,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旅游“为媒” 共建“三交”桥梁

2023年,延边州接待国内游客2646.4万人次,完成国内旅游收入434.7亿元,有利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延大网红弹幕墙、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恐龙王国、敦化市红石乡中成朝鲜族生态村、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珲春防川景区等网红打卡地,集合霓虹流光、青春活力、民俗之美、边境风光等元素,靠着独具气质特色符号、沉浸式体验吸引众人,风靡全网。

2024年1月8日,全网关注的“小砂糖橘”们来到延边。两天一夜的行程中,“小砂糖橘”们夜游延大网红弹幕墙,体验朝鲜族传统服饰,在中国朝鲜族米糕非遗体验馆品尝制作软糯香甜的打糕,看国门、界碑,逛恐龙博物馆……在学习文化、感受民族团结氛围中,“小砂糖橘”们充分“品尝”了一场来自延边特有的文旅盛宴。

“延边人民热情温暖。喜欢延边的传统文化。两地饮食不同,但延边美食也让自己喜欢。除了美食,音乐、服饰具有当地特色。以后会带家人来延边游玩。”2024年1月14日,鄂伦春族游客小老虎走进延吉西市场,市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目不暇给。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内,随处可见身着朝鲜族服饰的姑娘、小伙儿,他们佩戴精美饰物,化着精致妆容,穿梭在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院落当中拍照,仿佛一幅民俗风情浓郁的沉浸式“游”画跃然眼前。网络达人@鄂伦春族小甜表示,“在园内与朝鲜族大叔互相学习民族舞蹈,简单初步了解对方民族文化,让我们心紧紧交融在一起。以文化为媒,让两个民族更好地交流交往交融,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以后想走遍祖国大好河山,与各个民族共同交流。”

旅游的火爆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延边各地志愿者们开展交通秩序维护、高铁站引流、文明旅游宣传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传递文明风尚,让八方游客把在延边感受的暖心带回祖国各地,把动心留在延边。

近年来,延边州围绕打造吉林省东部旅游大环线重要节点目标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奖励政策,构建“旅游+”工作格局,积极搭建各类平台,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营造交流空间。“和龙市第十三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2023龙井‘延边之春’梨花节”等融合民俗文化与春花之美两大旅游元素,开展传统体育表演、地方特色产品展示等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敦化市举办“魅力延边·燃情敦化”“村·湖”联袂启动暨2023延边·敦化音乐啤酒节活动,渤海湖不仅是敦化市新的“城市会客厅”,更是全国各地各民族游客共享美食、同歌共舞的旅游休闲综合体;2023延边露营旅游嘉年华活动变成各民族欢聚的节日空间,夜晚广大游客和各族同胞同唱一首歌,共同感受美丽生态延边。

——加深示范效用。充分利用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太兴村太兴红色小镇、延边博物馆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借助景区LED屏、展板宣传栏、宣传插牌等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民俗文化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的示范作用,探索打造“文化旅游+固边兴边+团结进步”特色模式,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民族融合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加强开放共建。延边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携程集团签约战略协议,活动同期上线吉林省边境游专题,打造多条以边疆行为主题的旅行线路;宁波与延边共同启动延甬“城市1+1”文旅对口合作交流活动,共同携手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万人‘甬’入延边计划;积极参加各类文旅推介交流活动,深化旅游文化商贸交流合作。

文旅“融合” 共享“三交”成果

延边州充分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业态,加快建设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域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持续完善,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使旅游观光景区成为展现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动平台。

走进安图县奶头山村,游客停下脚步深入了解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慢步于小城街巷中感受延边生态之美;打卡延大网红弹幕墙,游客、市民可在傍晚时分在主城街巷感受市井烟火气……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魅力延边各民族文化的深邃。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注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精心打造《同心圆梦》《四季如歌》《红太阳照边疆》《金达莱音乐季》等一批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节目和剧目,支持举办文化主题节庆活动,切实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以新时代“金达莱红”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为品牌,升级优化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

——打造精品工程。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打造和推介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企业(园区)。目前,全州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63个,其中国家级20个。加快发展餐饮民宿、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等旅游消费场景,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镇村。目前,全州共打造美丽休闲乡村19个,其中国家级12个;民族村寨41个。利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推出民俗游,促进各族群众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团结,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物质基础。

——规划精品路线。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串成多条特点鲜明线路,将周边景区融入其中,实现景区间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目前,全州打造犇福生态牧场、光东朝鲜族民俗村等精品景点51个,打造22个“红色打卡地”、3条红色教育线路,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等民俗乡村旅游线、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等边境乡村旅游线共6大类18条。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作为连续5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延边州将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围绕注入新内涵、打造新线路、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用好新基地五项重点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护和利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实现“老模范”向“新典型”的历史性跨越,努力打造延边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

一审:佟焱

二审:赵阳

三审:孙明晖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延边  旅游  民族  文化  游客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