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14:33
宣讲人:中共龙井市委宣传部 刘婷婷
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的前身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抗战胜利后,抗日军政大学遵照党中央指示迁往东北,后以东满分校为主,将吉东军政大学、朝阳川教导队、桦甸军政学校合并成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并于1946年9月迁至龙井,设立在原恩真中学(今龙井四中)校内。1946年10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周保中任校长,涂锡道任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课程,并进行军事技术、战术及队列训练。为发展战地文艺,军大成立了文工团,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创作反映土改、支援前线等内容的剧本,积极普及革命红歌,激发解放区人民的斗志,然而在去安图松江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的文艺演出归校途中,17名文工团团员、干部光荣牺牲。为了纪念诸位烈士,校部建立了“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殉难烈士纪念塔”,并将烈士的名单深深地镌刻在了碑文中,纪念他们为创建巩固东北根据地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时的分校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两年四个月里共举办4期,为延边地区培养出政治觉悟高、立志为人民解放战争英勇斗争的汉族、朝鲜族等军政干部共3760余名。毕业后的他们奔赴前线和后方的各纵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横渡长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审:佟焱
二审:郎秋萍
三审:孙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