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5日 09:15
2020年,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认真按照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在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文旅系统无重大疫情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年接待游客791.07万人次,同期恢复28.75%,实现旅游总收入98.07亿元,同期恢复17.66%。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接待读者、观众150余万人次。
▲视频:秘境延边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科学研判疫情,印发《全州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预案》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全方位部署指导全州文广旅行业系统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排查检查,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关停规定,州及各县市文旅部门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600余人次,全州文旅行业未出现疫情传播,未发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情况,较好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二是切实破解疫情期间企业难题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落实景区等经营单位关停工作,多轮调度反馈州内文旅企业困难需求。牵头落实《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文旅企业发展13条政策》,扶持A级景区、冰雪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应对疫情经营困难。19家企业获得省滑雪场、A级旅游景区(含冰雪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水电气成本补助三类专项资金补助448万元。5月份起,按照国家关于六保六稳部署要求,全力帮助扶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为118家旅行社退还保证金3360余万元,26家旅行社获省文旅厅奖励扶持资金24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州43家A级旅游景区复工率为69.8%,50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复工率为92%。
三是加快推进全州文旅项目建设步伐围绕新基建“761”工程等中心工作布局,实施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制,落实项目“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的提速机制。2020年,全州推进文旅项目28个,受疫情影响,其中18个项目正常推进,1-9月份完成投资8亿元。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全州有8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村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与中国旅游报联合开展“2020美丽中国行·讲好延边红色故事”延边红色旅游线路媒体采风活动。汪清县红日村入选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珲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龙井市正式列入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开展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旅游民宿评定复核工作。举办“文化强州·旅游兴州”2020延边旅游商品大赛暨第四届延吉旅游商品大赛,参加2020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延边荣获5金1银4铜的佳绩。旅游厕所建设日趋规范,开展2019年新建和改建的29座旅游厕所验收工作,完成306座旅游厕所地图标注工作。
四是有序恢复文旅品牌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先后参加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宁波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产业博览会,赴辽冀津京开展“坐着高铁去吉林”文旅路演,全面宣传延边整体形象及精品线路。推进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提升“美丽中国·鲜到延边”文旅品牌。龙井中国朝鲜族农夫节暨辣白菜文化旅游节、吉林敦化第四届寒葱岭枫叶节、珲春首届电商文化节、和龙苹果梨采摘大赛、中国·六鼎山朱果节等节事活动助力旅游市场复苏。配合省厅开展“金秋边境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边境游受到广泛关注。进一步强化与对口城市交流合作,赴宁波举办“国庆黄金周‘甬’入延边”—延边文化旅游推介会,开展“延·甬天下-交换空间”在线文旅资源交换宣传活动,启动“延甬一家亲·最美鄞州行”延边·宁波千人团活动,举办延边—宁波对口帮扶座谈会暨全州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和“全域旅游培训班”等,宁波旅游协会为延边捐赠了乡村旅游发展资金50万元,分众传媒宁波分公司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分众广告服务。积极参加第五届吉林省雪博会,全力开发冬季旅游产品,以珲春祈福节、老白山冰雪节、老里克湖赏雪节等为有力抓手,打造延边冬季旅游品牌。“一部手机游延边”已达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先后荣获“中国夜游名城”“最具影响力微信公众号”“最具影响力微博”等荣誉。
五是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以州馆为中心馆,县级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其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总分馆体系。文化供给方式不断创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网上展厅”“网上艺术培训”等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展线上文化活动320期,阅读量150万余次。举办“幸福生活.幸福路-金达莱音乐季”驻场惠民演出13场,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惠民活动464场,其中贫困村193场。出台《延边州民间文化团队扶持管理办法》,列支15万元为全州13个优秀民间文化团队购置活动设备,民间文化团队焕发生机。敦化市图书馆、龙井市文化馆、龙井市东盛涌镇综合文化站、汪清县大兴沟镇红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入选文旅融合国家级试点单位。艺术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延边歌舞团新创大型情景歌舞诗《海兰江畔稻花香》完成创排,拟于2021年4月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朝鲜族盘索里《火烧赤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获“提名奖”。全年共创作、改编大小剧目、歌曲、舞蹈音乐、舞蹈、伴舞、小品、情景剧等各类作品70余部。组织举办“2020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培训班”1期,举办全州贫困村文化管理员公益培训2期。
六是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召开全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大赛研讨会,积极探索“朝鲜族农乐舞”创作发展新模式。完成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12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截至目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76人。承办全省非遗工作人员培训班,来自全省的80名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阿里郎”唱响健康生活、“伽倻琴”传承人访谈直播、“2020中国朝鲜族秋夕文化活动”“2020中国朝鲜族图们月晴花甲礼”等活动,提升非遗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出版发行汉文版《中国朝鲜族秋夕》《中国朝鲜族服饰》,印制《民俗节日与游戏》《中国朝鲜族节日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文集》。配合吉林省考古研究所开展“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活动,开展图们江流域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配合吉林省考古所发掘磨盘村山城、开展吉林省“冰雪丝绸之路”渤海至辽金、明清时期贸易线路考古调查工作。编撰《延边州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选编》。
七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相关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组织州、县(市)两级播出机构落实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应急宣传,三位同志荣获全省应急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提升阵地管控能力,深入开展境外卫星电视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大城乡接合部及边境地区管控。非法设施“反弹”现象得到根本遏制,工作得到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基德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做好节目监管,对违规广告进行了坚绝清理整顿。圆满完成元旦、春节、全国“两会”、国庆期间等安全播出工作任务。对全州各台站总计93次节目停播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印发《安全播出问题的几点意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和广电5G建设,指导全州各广播电视无线台站做好基础信息核查,积极部署全州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迁移准备工作,认真抓好5G干扰协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2020年全州共安装、置换1426套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落实省局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无线覆盖工程,目前已完成初步验收。加强应急广播建设与管理,及时有效组织开展村级应急大喇叭宣传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全州405个村利用应急大喇叭每天朝汉双语播发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事项、防控宣传知识等,日播发时长累计2157小时,覆盖人口16万余人。督导汪清县完成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工作,有效净化宣传舆论环境,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2200余人次、执法车辆800余台次、监听2300余次,收缴查扣非法广播设备14套。
八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全州文旅企业参加文旅部、省消防总队线上培训,开展文广旅行业企业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开展文广旅行业应急演练,1500人次参加了培训和演练,持续提高文旅行业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文广旅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抽查企事业单位百余次,指导督促行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40条刚性规定。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以文旅行业乱象整治为重点,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双随机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损害国家、地区文化安全,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文旅市场保持健康有序。制作《文明旅游》宣传片,年底前向各县市发放,通过社会宣传,提升游客文明意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只跑一次”政务服务和审批改革。
九是其他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和扫黑除恶相关工作,做好州委巡察工作。2020年为安图永富村投入10万元扶持建设蔬果采摘园,解决贫困户发展难题。2020年累计执行22条航线,完成2019年航线补贴资金绩效考核工作。做好办理答复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
▲视频:延吉夜景
2021年工作计划2021年,州文广旅局将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文化强州“七大工程”和旅游兴州“四三一”工程,深化文旅融合,编制好延边州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不断丰富和提升生态游、民俗游、边境游、冰雪游、红色游、乡村游等业态内涵。
(一)推动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升级
围绕“四三一”工程,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好项目好产品,加快构筑延边州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力争仙峰滑雪场项目一期滑雪道投入使用;琵岩山森林温泉度假区温泉项目年底建设完成室内温泉及宾馆;防川景区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整合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有力促进扩容提质升级;延吉恐龙王国金豆欢乐园项目加快恐龙馆、室内水乐园等设施建设,年底前游乐设施开对外放;老白山原始生态风景区栈道启动施工建设。深化拓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效融合,积极提升和深入挖掘传统村落、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产品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努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旅游精品。推动全域旅游、工业旅游等示范引导,培树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强化宣传营销,打造特色节事活动
统筹办好州及县市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美丽中国·鲜到延边”品牌内涵,强化整体营销,实现品牌的具象化、多元化升级。州本级适时举办东北亚(中国·延边)国际文化旅游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积极搭建全域旅游营销推广平台,整合州、县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整合联动推广机制,全面提升营销效果。探索打造“夜游延边”品牌,提高延边知名度。引导各县市以江河、城市标志夜景为主线,打造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夜市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刺激消费,丰富夜游经济。
(三)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丰富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提升和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破解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瓶颈问题。继续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实现公共文化的标准化、均等化和便利化。举办“首届全州农民文艺汇演”“第二届全州优秀民间文化团队和文化能人评选”。全年计划开展“送文化下基层”600场次,群众文化活动1500场次。深入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延边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旅游,推进“一部手机游延边”APP建设。
(四)繁荣文艺创作,打造艺术精品
引导、鼓励和扶持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力作。做好延边歌舞团大型原创情景歌舞诗《海兰江畔稻花香》、延边群众艺术馆群星奖参赛作品《太阳鼓(暂定名)》的创作提升和参赛工作。举办“全州曲艺作品征集及展演”。
(五)注重传承创新,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挖掘整理延边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延边朝鲜族文化影响力。加强对延边朝鲜族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扎实做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推广等基础性工作。适时举办第四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大赛。
(六)强化意识引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州工作大局,加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深入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做好外宣工作。充分发挥省级监管专家和全州广电节目监管平台的作用,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监管。加强全州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健全和实施“清卫”长效机制,确保“清卫”工作成果。巩固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成果,全面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盲点消除工作。
(七)优化市场环境,促进行业监督管理
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队伍与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深化“只跑一次”改革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综合执法工作规则,持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流程。完善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提升州内重点旅游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优良文化、旅游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