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爱国卫生运动发展简史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爱国卫生运动发展简史

2021年05月20日 14:26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常务机构是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公共环境卫生、防病治病、卫生评比、病媒生物防治(除"四害")、健康教育等工作。主要职能:拟定、组织贯彻国家和地方公共卫生和防病治病等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及社会各团体,发动广大群众,开展除四害,讲卫生、防病治病活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卫生素质;开展群众性卫生监督,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卫生质量;检查和进行卫生评价、评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产生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爱国卫生运动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

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肯定了这爱国卫生运动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以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与此同时,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毛泽东同志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在此期间,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即"除四害运动"。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仅半年里,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扑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还填平了一大批污水坑塘;广大城乡的卫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参与,而且受到国际上的赞誉。

二、发展

1953-1966年

1953-1966年,即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当时政务院发出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要求着重抓好城市厂矿,并把突击活动与经常保洁结合起来。随着工作的开展,不少厂矿建立了清洁队,卫生扫除日等各种制度;保持车间、居室、食堂、厕所的内、外环境清洁整齐,从而使职工患病率逐渐下降,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发展。

1955年冬,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一个通知说: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讲卫生结合起来,对防治人畜疾病,保障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将麻雀定为"害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走过的一段弯路,不过"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960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把"除四害"讲卫生列入"纲要"的内容。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领导下,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同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城乡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物。"四害"大大减少,面貌焕然一新。

同年,党中央发出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央现在提醒同志们,要重视这个问题,要把过去两年放松了的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在1960年先后召开的全国农村和城市卫生工作现场会议上,又重点介绍、推广了山西秸山县、广东佛山市两个改造旧农村、旧城市卫生面貌的先进典型经验,使各地爱国卫生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966-1976年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卫生防保,包括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其办事机构被撤并,人员有的被裁减,有的被改行;有些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致使许多城乡的卫生面貌开始恶化,疫情回升。此种现象反映到党中央,周恩来同志多次指示,要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亲自组织指导防疫队和支援西北地区的巡回医疗队,控制传染病流行,改善缺医少药和不卫生的状况。这个时期,各地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卫生科学知识宣传,努力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在农村,解决好管水和粪这两个基本问题,改造环境卫生条件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并概括为"两管、五改",即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两管、五改"已成为组织指导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要求和行动目标。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到1995年10月,共组织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检查评比活动,共有155个城市被评为"卫生城市",2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的卫生质量有所提高,为劳动人民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

1991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爱国卫生工作题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族卫生的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并指出: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个创造,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人民卫生知识和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下去。要继续把创建卫生城市、普及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以及农村改水改厕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积极加以推进,把这项工作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结合起来。

2005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一些农村的公共卫生环境却没有大的改善。有些农村“脏、乱、差”严重,导致某些已经得到控制的地方病、传染病出现反弹;还有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疾病明显上升,对农民健康造成威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这种状况。要增加投入,加强以公共卫生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与整治村庄环境活动,集中搞好垃圾、污水等的处理,因地制宜推进改水改厕。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广大农民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农民提高文明程度、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务必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抓好。

三、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国务院时隔25年又一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文件。李克强总理作重要指示,批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对于预防和减少疾病、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文明卫生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结合深化医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牢固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加强爱卫会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大力实施源头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群防群控;大力开展整治行动,推进卫生村镇、社区和城市建设;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为建设健康中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作出新贡献。”

2015年1月21日,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讲话。刘延东指出,60多年来,爱国卫生运动立足我国的政治、组织、文化优势和有效的社会动员,提高了全民族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各地各部门要继承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垃圾、污水、雾霾、食品安全等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推动城乡面貌取得天蓝地绿水净宜居新变化。要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抓源头,治未病,推动健康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家庭,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牢固树立社会“大卫生”观念,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卫生综合治理的有效形式和制度保障。要拓展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创新工作方法,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执法、舆论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要切实抓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坚决避免发生大的疫情。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四个领域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力争到2020年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铁路公路沿线要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调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

二是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落实控烟各项措施,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三是积极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争取到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40%,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数量提高到全国乡镇(县城)总数的5%;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是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积极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疾病防控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提高爱国卫生工作依法科学治理水平;改革创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爱国卫生组织体系。

四、结束语

回眸六十多年来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关键在于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走爱国卫生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道路;执行面向基层,深入社区的方法;按照科学原则,实事求是精神办事。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政府领导,群众参与,走群众路线,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要广泛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强化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道德,形成讲卫生,爱清洁的社会风尚。

爱国卫生运动,是关系到社会基层社区方方面面全体人民的大事。讲究卫生,除害灭病,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全体百姓,人人关心,在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卫生观念的指导下,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自上而下,加强管理,促进并加快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爱国卫生  卫生  运动  健康  工作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