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政 >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三论贯彻落实州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手机版百姓热线
空白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三论贯彻落实州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2023年12月25日 09:21   来源: 延边日报

“文化认同是最深沉、最持久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基因,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必须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高度文化认同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构筑延边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从来不是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要挖掘底蕴内涵,将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和“9·3”州庆、“8·15”老人节、农夫节等延边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拉紧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情感纽带。要凸显国旗、国徽、华表、中国结、二十四节气等中华文化符号,建设一批体现共同体理念的游园广场、文化长廊、特色街路、街景小品,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得到充分体现、直抵人心。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要注重融合特色,坚持兼收并蓄、互鉴融通,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融合多方面元素要素,传承发展具有延边特色的地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丰富的养分。要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东北抗联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蕴含的“四个共同”历史观和“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三红两地一前沿”红色地标作用,讲好讲活延边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推动形成具有延边特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史料体系、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要坚持从中华文化的根脉中汲取营养,扎实做好朝鲜族、满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保护传承,建设一批非遗村镇、非遗街区、非遗工坊,建构具有延边特色优势的非遗产品产业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要着力打牢基础,坚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增进文化认同的基础工程,切实提升普及质量和水平,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要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落实“童语同音”计划,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通过“小手拉大手”把说好普通话延伸至每一个家庭。要持续开展规范标志标识标牌工作,充分发挥全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动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不统一、文字不规范等问题。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让我们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用中华现代文明塑造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延边日报评论员)

一审:佟焱

二审:赵阳

三审:孙明晖

延边发布客户端
[ 本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内容,如涉及版权,请致电。确认后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0433—8157607。]

延边信息港 / 延边广电客户端
标签: 文化  中华文化  延边  浸润  认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信息广场

登录天池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