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5日 16:20
近日,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全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正在进行。这是对我省草原有害生物进行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情况调查。
我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活动从2021年10月开始启动。截至2022年7月末,全省完成外业调查并通过普查系统上报共217条踏查点和205个标准地地面监测,已完成全省总工作量的70%。
我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范围涵盖全省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部分其他草地。普查对象是危害草原植被及其产品并造成经济或生态损失的主要有害生物(含入侵物种),包括啮齿类动物、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毒害草等。以白城市、松原市和延边州等3个市(州)、19个县(市、区)为重点区域,结合国土“三调”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监测技术方法,采取本底调查、外业调查、内业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360个踏查点、240个标准地的有害生物开展外业调查,内业共制作240个标本,平均每个县5种,每种2个标本,全面查清全省草原有害生物发生种类、面积、分布及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省林草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市(州)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所辖县(市、区)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县级业务部门做好数据图件审核、结果报送等本辖区业务管理工作。投入资金376万元用于普查,组织协调林草部门各级草原监测技术人员和科教机构专家共300余人投入普查工作。
开展业务培训。2022年上半年,分别在白城市、延边州和松原市召开三次吉林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二阶段工作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70人。培训以理论学习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提升了全省草原普查技术人员的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省林草局成立专家指导组,组织草原资源、生态、草业、植物分类、有害生物分类、植物保护等领域专家,开展技术方案审定、技术路线审核、物种鉴定、数据抽样审核等工作,为普查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严格质量控制。省林草局成立质量控制组,对各市县工作进行技术检查,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保证监测普查方法、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市县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审核路线规划和样地布点,督导普查工作进度。第三方服务机构高度重视专家组的督导意见,及时改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